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外科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
外科手术学-教学资源手术图谱:显微外科神经束膜缝合术
来源:泸州医学院 更新:2013/9/30 字体:

神经束膜缝合术

  [适应证]

www.med126.com/wszg/  1.8~12小时以内的周围神经切割伤,污染较轻,清创后估计伤口感染的可能性很小者,可行神经外膜缝合术或束膜缝合术。

  2.陈旧性完全或部分周围神经断裂伤,切除损伤部分和神经瘤后,神经缺损<2.0cm;或当肢体处于中立位或稍屈曲关节(<20°)和断端游离后,两断端即可无张力对合者,适合行外膜缝合或束膜缝合术。

  3.周围神经损伤或病变切除后,神经缺损>2.0cm;或当肢体处于中立位或稍屈曲关节和断端游离后,两断端仍不能对合者,适合行束间神经束移植术。

  [术前准备]

  1.同周围神经探查术的准备。

  2.手术设计拟行束间神经束移植术者,术前准备供区的皮肤。可以用作移植的皮神经有腓肠神经(可供移植长度为25~40cm)、桡神经浅支(可供20~25cm)、上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住院医师侧皮神经(可供20~28cm)。隐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后侧皮神经、肋间神经等。其中最常用的移植神经是腓肠神经,因其易于显露,分支少,切取后遗留的麻木区小,而且不在持重区,其次为桡浅神经。

  [麻醉]

  周围神经显微缝合术的特点是手术持续时间长,手术区域多,除损伤的神经须手术显露,有时还须另作切口,切取移植的神经。因此,不但要对神经损伤的肢体进行麻醉,还得对供区进行麻醉。由于手术时间长,一般多选用连续麻醉。

  [手术步骤]

  1.显露与游离 同神经外膜缝合术。

⑴切除外膜,显露神经束

⑵切除神经瘤,并使神经束断面在不同平面上

  2.切除神经瘤 切除神经瘤的方法与神经外膜缝合相同。切除神经瘤后,将两断端的外膜环状切除5~10mm,使神经束裸露[图1 ⑴]。另一种方法是将接近神经瘤的正常外膜纵行切开并环状切除约5~10mm,再将正常的神经束分成4~6个束或束组,然后沿神经束或束组向断端分离,直到接近瘢痕组织或神经瘤时切断,露出正常神经束的断面,并使这些断面处在不同的平面上[图1 ⑵]。

  3.对合神经束 理论上应将两断端的运动神经束和感觉神经束正确辨认,对应缝合,则效果良好。区分运动神经束与感觉神经束的方法虽然很多,但简单实用的方法很少,临床上采用的方法有:

  ⑴参考Sunderland不同神经断面的神经束分布图,将两断端的运动束和感觉束分别对合。

  ⑵用生理电刺激远端各神经束或束组,凡引起远侧肌肉收缩的,为运动神经束,没有反应的,为感觉神经束。同样刺激近端各种神经束或束组,凡引起病人疼痛的,为感觉神经束;反之,则为运动束。

  ⑶先对合两断端的营养血管及神经系膜,然后再根据神经束或束组的大小,形态及位置,分别对合。

  检查完毕后,将两端的感觉束和运动束分别对合在一起,准备缝合。

  4.止血 松开止血带,彻底止血,特别注意神经断端的止血。

⑶结扎牵引线,对合神经束

⑷只缝合束膜(图内下面一针缝及神经束,不正确)

  5.缝合 对合神经表面的营养血管后在距断端约20mm外膜的0°及180°处,用7/0无损伤针线各缝合1针,拉拢打结[图1 ⑶],拉拢程度以神经束断面刚刚接触为度。此时如有神经束断端对合不良,可再将修整对合。外膜缝合2针的目的,一是减少神经断端的张力,二是防止断端扭转,使神经束能准确对合。用9-0或11-0无损伤针线,缝合较粗的神经束或束组,缝针只穿过束膜,切勿太深,以免穿入神经纤维[图1 ⑷]。束组缝合时只缝合神经束周围的结缔组织[图1 ⑸]。每根神经束缝1~3针,束组可再加缝1~2针。缝线不可过密,打结不可太紧,以免神经束卷曲。一般先缝合断端中央的神经束,再缝合接近外膜的神经束。当大部分神经束缝好后,可用镊尖将一些细小的神经束对合,稍等片刻,组织液凝固后,可使其粘合,而不需缝合。调转外膜牵引线,将神经断端翻转180°,缝合后侧的神经束。检查神经束对合满意后,可以拆除外膜牵引线[图1 ⑹],假如神经断端有张力,也可保留牵引线。

⑸束组缝合缝合神经束周围的结缔组织

⑹神经束缝合完成

图1 神经束膜缝合术

 

 

 

相关文章
 病原生物学出版教材:高级医学微生物学(主编
 临床检验基础作业习题
 外科手术学教学日历:理论课
 医学微生物学授课教案:呼吸道病毒
 内科学图片库:泌尿系疾病总论肾穿刺示意图
 卫生统计学实验教案:计量资料的估计与假设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