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妇产科 >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讲稿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三节骨盆
来源:河北医科大学 更新:2013/10/14 字体:

第三节 骨盆

 

 

女性骨盆是胎儿从阴道娩出时必经的通道,其形态、大小与分娩关系密切。

一、骨盆的组成

㈠骨盆的骨骼:包括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骶骨由5~6块骶椎合成;尾骨由4~5块尾椎合成;每块髋骨又包括髂骨、坐骨及耻骨。

㈡骨盆的关节:包括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两耻骨间有纤维软招生简章骨,形成耻骨联合,位于骨盆的前方。骶髂关节位于骶骨与髂骨之间,在骨盆后方,其前为骶髂韧带。骶尾关节为骶骨和尾骨的联合处。

㈢骨盆的韧带:较为重要的有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和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骶棘韧带宽度即坐骨切迹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标志。

二、骨盆的分界

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和骶岬上缘的连线(即髂耻线)为界,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

㈠假骨盆:位于骨盆分界线之上,又称大骨盆。为腹腔的一部分,前方为腹壁下部,两侧为髂骨翼,后方为第5腰椎。

㈡真骨盆:位于分界线以下,又称小骨盆。略成筒状,四壁由骨骼及韧带所围成。是胎儿自然娩出时的通道,故又称骨产道。真骨盆有上、下两口,即骨盆入口与骨盆出口,其间为骨盆腔。骨盆腔前壁为耻骨联合、耻骨、坐骨上支与闭孔,后壁为骶骨与尾骨,两侧壁为坐骨、坐骨棘、坐骨切迹及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耻骨联合全长约4.2cm,骶骨长约11.8www.med126.com/rencai/cm,高约9.8cm。骨盆呈前浅后深的形态。坐骨棘位于真骨盆中部,可经阴道或肛门触及。骶骨的前面凹陷形成骶窝,骶岬为第1骶椎向前突出部分,是骨盆内测量的重要指示点。耻骨两降支构成耻骨弓。

三、骨盆的类型

根据骨盆的形状可分为四种类型。

㈠女型:骨盆入口呈横椭圆形,入口横径稍长于前后径,髂骨翼宽而浅,耻骨弓较宽,两侧坐骨棘间径≥10cm,两侧坐骨棘短小,骶骨稍凹陷,骶坐切迹呈圆形,使骨盆腔宽大。

㈡男型:骨盆入口略呈三角形,两侧壁内聚,坐骨棘突出,耻骨弓较窄,骶坐切迹呈高弓形,骶骨较直而前倾,故后矢状径较短。通常亦称为漏斗型骨盆,往往造成难产

㈢类人猿型:骨盆入口呈长椭圆形,入口前后径长于横径,骶坐切迹较宽,两侧壁稍内聚,故骨盆前部较窄而后部较宽。骶骨往往有6节且较直,故较其他型者为深。此类骨盆在我国妇女中约占14.2%~18%。

㈣扁平型:骨盆前后径短而横径长,呈扁椭圆形,耻骨弓宽,骶骨变直向后翘或深弧型,失去正常弯度,故骨盆浅,坐骨切迹宽。此类骨盆在我国妇女约占23.2%~29%。

骨盆的形态、大小除种族差异外,其生长发育还受遗传、营养与性激素的影响。实际上很多妇女骨盆并非单一型,而多为混合型骨盆。

 

相关文章
 诊断学实习指导:实习四  心血管检查
 有机化学电子教材:第一章 绪论
 妇产科护理学授课讲义: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
 中医妇产科学讲稿:第二节 孕妇监护
 习题:第二十一章 移植免疫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