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4级临床医学本科二班、三班 | |||
授课内容 | 绪论、免疫学简介 | 授课学时 | 2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免疫概念;掌握免疫应答类型;掌握免疫应答组成及其主要生理功能;了解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了解免疫与医学关系和免疫学的重大发展; | ||||
教学重点 | 免疫学常用概念;免疫的功能;免疫应答类型、功能. | ||||
教学难点 | 免疫学常用概念;抗原的概念和来源。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1、 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20′ 2、 免疫应答的类型及特点。20′ 3、 免疫细胞。10′ 4、 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10′ 5、 免疫学的发展是以及研究内容。 20′ 6、 现代免疫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20′ | ||||
备注 | 阐明现代免疫学的发展代表着生命学科发展的最前沿。 | ||||
课后总结 | 免疫学学习上的特点,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临床医学本科二班、综合班 | ||
授课内容 | 免疫组织和器官 | 授课学时 | 2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免疫器官的组成。熟悉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了解淋巴细胞的归巢与再循环的概念。 | ||||
教学重点 | 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区别;各个免疫器官的基本功能。 | ||||
教学难点 | 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1.中枢免疫组织和器官:骨髓、胸腺及其功能。 20′ 2.外周免疫组织和器官:淋巴结、脾的结构及功能。T细胞区与B细胞区。 30′ 3. 外周免疫组织和器官: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30′ 3.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的基本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20′ | ||||
备注 | 考虑到淋巴结、粘膜免疫系统等的组织、器官在其他学科中讲述较少,增加了此章节的讲授时间。 | ||||
课后总结 | 单纯介绍结构较为枯燥,介绍时要与功能密切结合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临床医学本科二班、综合班 | ||
授课内容 | 抗原 | 授课学时 | 3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抗原的概念与抗原的两种特性;;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熟悉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抗原的种类。了解超抗原、佐剂、丝裂原的基本概念。 | ||||
教学重点 | 抗原的概念与抗原的两种特性;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抗原的种类。 | ||||
教学难点 | 完全抗原与半抗原、载体的概念;抗原表位。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1.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免疫原性与抗原性;半抗原与完全抗原。 30′ 2.抗原的异物性:异种、同种异型、自身成分。 20′ 3.抗原的特异性:抗原决定基(表位)的概念与类型;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30′ 4.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抗原的理化性质、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20′ 5.抗原的种类:胸腺依赖性抗原与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内源性抗原与外源性抗原。 30′ 6.超抗原、佐剂、丝裂原的基本概念。 20′ | ||||
备注 | 将会涉及许多为讲述的概念和内容,可以先在此作简略的介绍,为后续的内容作铺垫。 | ||||
课后总结 | 抗原是启动免疫应答的成分,也是全面学习、理解免疫学基本理论的第一步。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临床医学本科二班、综合班 | ||
授课内容 | 抗体 | 授课学时 | 3学时 | ||
教学目的 | |||||
教学重点 | |||||
教学难点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
备注 | |||||
课后总结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临床医学本科二班、综合班 | ||
授课内容 | 细胞因子 | 授课学时 | 2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细胞因子概念;掌握细胞因子分类和生物学活性;熟悉细胞因子的共性和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了解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 | ||||
教学重点 | 细胞因子概念;细胞因子分类;细胞因住院医师子的共性;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 ||||
教学难点 | 细胞因子的概念和共同特性;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1、细胞因子概念。10′ 2、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15′ 3、细胞因子分类和生物学活性。 40′ 4、细胞因子的受体。15′ 5、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20′ | ||||
讲授新进展内容 | 新发现的细胞因子 | ||||
课后总结 | 细胞因子概念;细胞因子分类;细胞因子的共性。 20′(互动式)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临床医学本科二班、综合班 | ||
授课内容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及其编码分子 | 授课学时 | 2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概念;掌握HLA基因座位的名称;掌握HLA-Ⅰ、Ⅱ类抗原的分子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熟悉HLA与临床的关系;了解MHC多态性以及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 ||||
教学重点 | MHC概念,结构和多样性;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 ||||
教学难点 | MHC概念,结构和多样性;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1、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60′ 2、MHC的多态性。 35′ 3、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25′ 4、HLA与临床医学。20′ | ||||
讲授新进展内容 | HLA的应用。 | ||||
课后总结 | 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临床医学本科二班、综合班 | ||
授课内容 |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 授课学时 | 2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掌握粘附分子的概念和分类;熟悉常用的粘附分子;熟悉粘附分子各家族成员、结构、分布和相应配体;了解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临床应用。 | ||||
教学重点 | 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粘附分子的概念和分类;T、B细胞表面重要的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粘附分子及其功能。 | ||||
教学难点 | 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粘附分子的概念;T、B细胞表面重要的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粘附分子及其功能。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1、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和命名。20′ 2、粘附分子的概念和分类。 15′ 3、常用的CD分子、与T/B细胞识别活化有关的CD分子。 45′ 4、粘附分子各家族成员、结构、分布和相应配体。30′ 5、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临床应用。10′ | ||||
讲授新进展内容 | |||||
课后总结 | T、B细胞表面重要的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粘附分子及其功能。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临床医学本科二班、综合班 | ||
授课内容 | 固有免疫细胞 | 授课学时 | 2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单核-巨噬细胞及NK细胞的特性及生物学功能。熟悉单核-巨噬细胞及NK细胞的表面受体及其与功能的关系。了解树突状细胞、NKT细胞的基本特性和功能。 | ||||
教学重点 | 巨噬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与调理性受体、主要生物学功能;NK细胞的活化或抑制性受体、主要功能,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 ||||
教学难点 | 巨噬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NK细胞的活化或抑制性受体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1、 单核-吞噬细胞概述级分类。 10′ 2、 巨噬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与调理性受体。25′ 3、 巨噬细胞的杀菌机制。 10′ 4、 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10′ 5、 NK细胞介绍。 5′ 6、 NK细胞的活化或抑制性受体。20′ 7、 NK细胞的主要功能及杀伤靶细胞的机制。10′ 8、 树突状细胞、NKT细胞的基本特性和功能。10′ | ||||
讲授新进展内容 | 巨噬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作用;NK细胞的活化或抑制性受体。 | ||||
课后总结 | 巨噬细胞模式识别受体与NK细胞活化或抑制性受体作用机制的异同。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临床医学本科二班、综合班 | ||
授课内容 | 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 授课学时 | 2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组织、细胞和效应分子。熟悉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熟悉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 ||||
教学重点 |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组织、细胞和效应分子;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 ||||
教学难点 |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1、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组织及屏障。 15′ 2、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 15′ 3、 免疫效应分子。 10′ 4、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20′ 5、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20′ 6、 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20′ | ||||
讲授新进展内容 | 固有免疫应答在抗感染、抗病毒及抗肿瘤中的作用。 | ||||
课后总结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临床医学本科二班、综合班 | ||
授课内容 |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 | 授课学时 | 2.5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T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其作用。掌握T细胞亚群的分类方法及各亚群的特性。掌握T细胞的功能。熟悉Tr细胞、Th3和Tr1细胞的功能 | ||||
教学重点 | T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细胞亚群的分类方法及各亚群的特性,T细胞的功能。 | ||||
教学难点 | 协同刺激信号分子;CD4+和CD8+T细胞的作用。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1. T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 50′ TCR-CD3复合物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T 细胞的辅助受体(CD4、CD8); 协同信号分子(CD28、CTLA-4、CD40配体) 黏附分子(LFA-1、LFA-2) 丝裂原受体 2. 2.T细胞亚群: 50′ 根据T细胞的活化阶段不同分类 (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性T细胞); 根据TCR类型不同分类(TCRabT细胞、TCRgdT细胞); 根据CD分子不同 (CD4+ T 细胞和CD8+ T细胞);根据功能不同分类 (Th、Tc、Tr细胞)。 3. T细胞的功能: 25′ CD4+ Th细胞的亚群; Th1与Th2细胞的功能; CD8+ CTL细胞的功能。 | ||||
讲授新进展内容 | Tr细胞、Th3和Tr1细胞的功能 | ||||
课后总结 | 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临床医学本科二班、综合班 | ||
授课内容 |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 | 授课学时 | 1.5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B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其作用;掌握B细胞的功能。熟悉B细胞的亚群执业护士网及其功能。 | ||||
教学重点 | 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 ||||
教学难点 | B细胞活化信号;B1和B2异同;B细胞的功能。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3. B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 50′ BCR-CD79a/CD79b复合物的组成与功能; 协同信号分子(CD80/CD86, CD40); B细胞的辅助受体(CD19)与其他表面分子(CD21、CD5)。 2.B细胞的亚群:B-1与B-2细胞的异同。 15′ 3.B细胞的功能。 10′ | ||||
讲授新进展内容 | |||||
课后总结 | B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功能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临床医学本科二班、综合班 | ||
授课内容 | 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 授课学时 | 2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造血干细胞的重要表面标记(CD34);掌握T细胞库和B细胞库以及淋巴细胞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的概念;熟悉T、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过程中自身免疫耐受性形成机制。了解BCR和TCR基因结构与重排以及抗原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和抗体亲和力成熟的概念。 | ||||
教学重点 | 淋巴样干细胞分化成熟过程;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BCR和TCR基因结构与重排以及抗原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 ||||
教学难点 | 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BCR和TCR基因结构与重排以及抗原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1. 造血干细胞的概念和特性 10′ 2. 造血干细胞的起源与表面标记 10′ 3.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胸腺中的分化 10′ 4. 淋巴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 20′ 5.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 15′ 6. BCR和TCR基因重排以及抗原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20′ 7. 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和抗体亲和力成熟的概念 10′ 8. 淋巴细胞的克隆选择 5′ | ||||
讲授新进展内容 | 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 ||||
课后总结 | 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临床医学本科二班、综合班 | ||
授课内容 |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 授课学时 | 2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各类抗原提呈细胞的主要特性。熟悉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处理加工和提呈的途径。 | ||||
教学重点 | 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种类和特点;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过程。 | ||||
教学难点 | 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过程。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1、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10′ 2、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30′ 3、单核-巨噬细胞及B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10′ 4、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概念。 10′ 5、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过程。 40′ | ||||
讲授新进展内容 | 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 | ||||
课后总结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临床医学本科二班、综合班 | ||
授课内容 | 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 | 授课学时 | 2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 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双信号刺激)。熟悉效应性T细胞的应答效应。 了解T 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性增殖和分化。 | ||||
教学重点 |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效应T细胞的作用。 | ||||
教学难点 | T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和MHC限制性;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1、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10′ 2、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40′ 3、T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过程。25′ 4、转录因子活化及基因表达。10′ 5、效应T细胞的作用。25′ | ||||
讲授新进展内容 | T细胞活化膜分子的变化(脂伐) | ||||
课后总结 | 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效应T细胞的作用。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临床医学本科二班、综合班 | ||
授课内容 | 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 | 授课学时 | 2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B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双信号刺激);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熟悉B 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B 细胞对TI 抗原的免疫应答。了解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 | ||||
教学重点 | 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和免疫应答过程;Th细胞在B细胞免疫应答中的辅助作用。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粘膜免疫应答。 | ||||
教学难点 | 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和免疫应答过程; B 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1. 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10′ 2. B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双信号刺激);20′ 3. 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20′ 4. B 细胞的激活、增殖、分化及浆细胞产生。20′ 5. B 细胞对TI 抗原的免疫应答。10′ 6.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10′ 7. 粘膜免疫应答。10′ | ||||
讲授新进展内容 | 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 | ||||
课后总结 |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临床医学本科二班、综合班 | ||
授课内容 | 免疫调节 | 授课学时 | 2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抑制性受体的免疫调节作用。熟悉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了解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独特型网络和免疫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 | ||||
教学重点 | 抑制性受体和信号转导的免疫调节;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 ||||
教学难点 | 免疫细胞的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及抑制性受体的负反馈调节;独特型网络和免疫调节。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1. 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35′ PTK参与的激活信号转导和PTP的负反馈调节; 各种免疫细胞的抑制性受体。 2. 调节性T细胞: 45′ 自然调节T细胞和适应性调节T细胞; 独特型网络和免疫调节; 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 3.整体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20′ | ||||
讲授新进展内容 | 自然调节T细胞和适应性调节T细胞 | ||||
课后总结 | 三个水平的免疫调节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临床医学本科二班、综合班 | ||
授课内容 | 免疫耐受 | 授课学时 | 2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与特点。熟悉免疫耐受的机制。了解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 ||||
教学重点 | 免疫耐受概念,免疫耐受的形成和表现;免疫耐受机制。 | ||||
教学难点 | 抗原因素与免疫耐受;外周耐受的形成机制。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1、免疫耐受的概念。10′ 2、免疫耐受的形成和表现。30′ 3、免疫耐受机制:中枢耐受、外周耐受。40′ 4、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30′ | ||||
讲授新进展内容 | 建立有效的外周耐受。 | ||||
课后总结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护理本科 | ||
授课内容 | 超敏反应 | 授课学时 | 4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熟悉各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 ||||
教学重点 | 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各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 ||||
教学难点 | 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1. 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 20′ 2. I型超敏反应概念及简介 10′ 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 20′ I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及机制; 20′ 临床常见疾病; 15′ 防治原则 15′ 3.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 35′ 4.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 35′ 5.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 30′ | ||||
讲授新进展内容 | |||||
课后总结 | 四型超敏反应的异同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护理本科 | ||
授课内容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授课学时 | 2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和分类。熟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与典型疾病。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 ||||
教学重点 |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和分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与典型疾病 | ||||
教学难点 |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1.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和分类。 20′ 2.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自身抗体与自身反应性B及T细胞。 30′ 3.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30′ 4.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20′ | ||||
讲授新进展内容 | |||||
课后总结 |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和分类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护理本科 | ||
授课内容 | 免疫缺陷病 | 授课学时 | 2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和主要临床特点。熟悉原发免疫缺陷病的代表性疾病;AIDS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学异常,AIDS的防治原则。了解原发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 | ||||
教学重点 | 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和主要临床特点;AIDS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学异常,AIDS的防治原则 | ||||
教学难点 | 原发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1. 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和主要临床特点。 30′ 2. 原发免疫缺陷病的代表性疾病与可能的发病机制。 30′ 3.AIDS的发病机制、免疫学异常与防治原则。 40′ | ||||
讲授新进展内容 | AIDS的研究进展 | ||||
课后总结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护理本科 | ||
授课内容 | 肿瘤免疫 | 授课学时 | 2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肿瘤抗原的分类和特征。熟悉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了解肿瘤的免疫诊断和防治原则。 | ||||
教学重点 | 肿瘤抗原的分类和特征;抗肿瘤免疫应答;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 ||||
教学难点 | 肿瘤抗原的分类和特征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1. 肿瘤抗原:肿瘤抗原的分类和特征。 25′ 2. 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固有免疫。 20′ 3.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肿瘤细胞有关的因素;宿主有关的因素。 40′ 4. 肿瘤的免疫诊断、免疫治疗及预防。 15′ | ||||
讲授新进展内容 | 肿瘤抗原研究进展 | ||||
课后总结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护理本科 | ||
授课内容 | 移植免疫 | 授课学时 | 2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及直接识别与间接识别的异同。熟悉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类型及其效应机制。了解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的防治原则。 | ||||
教学重点 |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直接识别与间接识别的异同,移植排斥的类型及其效应机制 | ||||
教学难点 | 直接识别与间接识别的异同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1. 同种异型抗原识别的细胞和分子基础 20′ 2.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 20′ 3. 直接识别与间接识别。 30′ 4.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类型及其效应机制。 20′ 5.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的防治原则。 10′ | ||||
讲授新进展内容 | 器官移植的新进展 | ||||
课后总结 | 直接识别与间接识别的异同 | ||||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教研室:免疫教研室 教师姓名: 魏林
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2003级护理本科 | ||
授课内容 | 免疫学诊断及免疫学防治 | 授课学时 | 2学时 | ||
教学目的 | 掌握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主要制剂;免疫治疗的概念。 熟悉疫苗的基本要求;计划免疫的含义;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治疗的基本手段。了解新型疫苗和新型佐剂;疫苗的应用;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 | ||||
教学重点 |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疫苗的基本要求;计划免疫的含义;新型疫苗和新型佐剂;疫苗的应用 | ||||
教学难点 |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 | ||||
教具和媒体使用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1. 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 20′ 2. 疫苗的基本要求 10′ 3.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主要制剂 20′ 4. 佐剂 5′ 5. 计划免疫 10′ 6. 新型疫苗的发展 10′ 7. 疫苗的应用 10′ 8. 免疫治疗的概念 5′ 9. 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治疗的基本手段 5′ 10. 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 5′ | ||||
讲授新进展内容 | 新型疫苗的发展 | ||||
课后总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