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课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
理论课:进行了教学内容的精简。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制订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缩短了学时,其中五年制本科理论学时从原来的36学时缩减为26学时,参编了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如《医学细胞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生物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调整医学生物学课程的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行大班授课:医学生物学为形态与机能相结合的学科,一方面需要大量静态的图片来执业兽医展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另一方面又需要有动态的画面来演示细胞的功能,因而2004年起,全部课程实行多媒体授课,每位教师均有一套完整的PowerPoint课件,既形象会计资格生动,又增加了信息量,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变微观为宏观,变一维为多维。
3、调整选修课的授课方式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更好地适应医学教育的改革,我教研室相继开设了《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选修课集《疾病的生物学机制》、《克隆与医学》、《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基因学》专题讲座,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思路,了解相关的新知识、新进展,从宏观上概括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后续的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课:实验课学时保持不变,为28学时,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如:染色体制备、遗传病的分析),组织编写了实验课程指导书《现代医学实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1、以实用性为目的,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保留对其它医学基础课程有衔接性作用的实验,如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细胞分裂过程的观察等,增加临时装片的独立制作,如动物细胞液泡活体染色、骨骼肌细胞制备、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制备。
保留在今后临床实际工作中有实用性的实验,如小鼠骨髓细胞的染色体制备、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制备等,增加遗传病例的讨论。
实验课上,实验教师进行演示和指导,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到三个掌握:一掌握并熟悉正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二掌握实验仪器、器皿的正确使用方法,三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程序和技巧。不盲目追赶新潮,而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实验完成之后,写出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当堂课完成报告的批改。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医学基础课的学习和科学实验研究工作。
2、改革实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医学院校的学习有其特殊性,有些内容必须由教师讲解,盲目的强调学生独立、自学,有时会适得其反,如动物的解剖、人体细胞取材时的注意事项等。在每次实验时,都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在实验的不同阶段由学生回答,实验结束后教师作出总结。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医科大学的学生将来要从事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需要独立地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去分析问题。如在遗传病例讨论的过程中,首先由学生自己判断疾病的遗传方式,然后大家讨论,讨论很热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各执己见,最后由教师总结。
4、实验课实行小班授课:医学生物学实验课是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内容丰富、
动手操作性强的一门实验课,既有显微镜下观察形态结构的内容,又有制作临时装片、动物解剖的过程。为此我们做了如下调整:
4.1 在减少理论课时的同时,保持实验课学时不变,使理论课学时与实验课学时比为1:1.08,充分保证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4.2 减少实验小组人数(1-2人/组),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又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4.3 改革原有的“师讲生受”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上课前预习,实验课上指导教师讲授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由学生自己按实验指导操作,之后学生自己总结实验原理,回答教师的提问,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