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藏族医学 > 藏族医药 > 正文
毛茎紫堇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品名
藏名:玉周丝哇
汉语拼音
MAOJINGZIJIN
拉丁名
Corydalis pubicaula C.Y.Wu et H.Chuang.
英文译名
销售地区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罂粟科植物毛茎紫堇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直立草本,高25~60cm。根多数成束,圆锥状增粗,上部显著粗壮,末端收缩条状分叉的尾尖,其上着生有细小须根,全长3~7cm,粗0.5~1cm,干时黑褐色。茎1~2,具棱多分叉,下部密被淡色绒毛,上部较稀,上下均具叶,下部不裸露,基部不变细。基生叶数枚,叶柄长3~10cm,基部扩大成宽鞘,被淡色绒毛,叶片轮廓宽卵形,三回三出分裂,一回具较长的柄,二回具短柄,三回无柄,裂片2~3浅裂,末回裂片狭倒卵形至披针形,先端圆或钝,具短尖,表面绿色,背面具白粉,纵脉极细,茎生叶7~8枚,于茎的上下部疏离互生,下部者具长柄,上部柄较短,基部均扩大成鞘,被淡色绒毛,其最上部者具短柄,基部无鞘,但两侧各具一撕裂状的舌状体,于花期后脱落,叶片同基生叶,但下部者常较大。总状花序10~15花,排列稀疏,生于茎和分枝先端,长6~8cm,果时达10cm;苞片二型,下部者同上部茎生叶,中部者二回羽状深裂,最上部者羽状深裂或浅裂;花梗细长,明显超过苞片。花蓝色;萼片2,早落,鳞片状具撕裂状边缘;花瓣4,上花瓣长1.7~2cm,花瓣片舟状卵形,先端钝,具小尖头,背部具极矮的鸡冠状突起,距圆筒形,向后渐狭,末端下弯,与花瓣片近等长,下花瓣匙形,长1~1.1cm,花瓣片先端钝,具短尖,背部具极矮的鸡冠,爪狭楔状线形,基部具一下垂的小距,内花瓣提琴形,长0.9~1cm,花瓣片长圆形,一侧具囊,基部具钩状耳,爪狭楔形,略长于花瓣片;雄蕊长0.8~0.9cm,花药极小,花丝披针形,密腺体贯穿距的2/5;子房线形,长0.5~0.6cm,胚珠数枚,1列,花柱细,长0.2~0.3cm,柱头双倒卵形,具8乳突。蒴果圆柱形,长2~2.5cm,粗0.2~0.3cm,通常扭曲,成熟时在基部反折,有10~15枚种子,排成一行;果梗极纤细,较果短。种子近圆形,直径约1.5mm,黑色,具光泽。
动植物资源分布
产于西藏(波密、林芝)。
动植物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2000~2900m的林下或村边路旁。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花、果期5~6月。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于花期挖取全草,洗净泥土,晾干备用。
药用部位
以全草入药。
生药材鉴定
中药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丸剂。
中药制药工艺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诃子红花,莪大夏,齐当嘎,安息香,藏紫草麝香,藏木香,木香,毛茎紫堇天仙子,紫铆,余甘子寒水石甘草
药性
苦,寒。
归经
功效
清赤巴之热。
性味分类
主治
瘟病时疫、火烧伤、赤巴病之热症。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诃子150g,红花80g,莪大夏70g,齐当嘎50g,安息香50g,藏紫草120g,麝香1g,藏木香70g,木香100g,毛茎紫堇100g,天仙子50g,紫铆50g,余甘子100g,寒水石(制)80g,甘草70g。以上除麝香外,共研细粉,用麝香加适量水泛丸。气微,味苦、涩。清热止痛,用于“亚玛”病症、沙眼、云翳等。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考证
本品为当日丝哇之一种,历史记载详见当日丝哇(高山紫堇)。据《晶珠本草》记载“本品生长在亚高山地带,花蓝色,生于山沟和山地林区,称玉周丝哇,列为下品”。
药物应用鉴别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