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Xiang si zi
|
蒙药名 | 阿拉格-宝日楚格
|
别名 | 达巨,马如高那格,哈日套老盖图-宝日楚格,阿拉哈拉-宝日楚格,姚得日-毛敦乃-乌热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豆科植物相思树的种子。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相思树 Abrus Precatorius L.
缠绕藤本。茎细长,稍木质化,表面疏生白色刚毛状伏贴细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长4~11cm;叶轴被刚毛状伏贴毛,先端有小尖突;小叶8~20对,具短柄;小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5~20mm,宽3~8mm,先端钢圆,具细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光滑,下面被刚毛状伏贴细毛;叶易凋落。总状花序腋生,花序轴粗壮,肉质,被刚毛状伏贴毛;花小,排列紧密,淡紫色,长约9mm,具短梗;花萼黄绿色,钟形,长约3mm,先端有4短齿,外侧被毛;花冠蝶形,旗瓣阔卵形,基部有三角状的爪,翼瓣与龙骨瓣狭窄;雄蕊9,成1束;子房上位,阔线形,被毛,花柱短,柱头具细乳头。荚果绿色,革质,长方形、扁平或膨胀,长2~4.5cm,宽1.2~1.4cm,先端有弯曲的喙,表面密被白色刚毛状伏贴毛。种子1~6粒,椭圆形,基部靠近种脐部分黑色,上部朱红色,有光泽。花期3~5月,果期9~10月。
生于丘陵地或山间、路旁灌丛中,常栽培于村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分批摘取成熟果荚,晒干,打出种子,除净杂质后再晒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种子呈卵形,少数呈球形,长5~7mm,直径3~5mm。表面具光泽,一端(约2/3)朱红色,另一端(约1/3)黑色。种脐凹陷,椭圆形类白色,位于黑色处的侧面,有的残存短小种柄,质坚硬,浸泡后剥去种皮,可见黄白色子叶2枚,肥厚,胚根明显。具青草气,味微苦涩。
以身干、红黑分明、光亮、坚实者为佳。
|
化学成分 | 种子含相思子碱(abrine),相思子灵(abra-line)[1],下箴刺桐碱(hypaphorine)[2],相思豆碱(precatorine),胡芦巴碱(trigonelline)[3]等生物碱;相思子毒蛋白(abrin)I、Ⅱ、Ⅲ,相思子凝集素I、Ⅱ[4],蓖麻毒蛋白(ricin)[5];相思子甾醇(abricin),相思子甾酮(abridin),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6];相思子酸(abrussic acid)[7],相思子素(abrusin)[8]等。种仁还含相思子黄酮(abrectorin),木犀草素(luteolin),荭草素(orientin)等黄酮类[9]。
|
药理作用 | 1.抗癌作用 本品含有多种毒蛋白,相思子素10μg/kg腹腔注射,能抑制艾氏腹水癌的移植;在体外对艾氏腹水癌及吉田腹水肝癌细胞的蛋白生物合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胡芦巴碱对小鼠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 2.抗组胺、抗过敏作用 对于组胺-乙酰胆碱喷雾所致豚鼠的实验性哮喘,相思子碱灌服或腹腔注射均可显著延长Ⅲ级反应的潜伏期;显著抑制组胶所致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使染料透出量显著减少[]。相思子碱对鸡蛋白所致豚鼠的速发型过敏性休克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能明显延长休克发生的潜伏期[3]。 3.其他作用 本品所含甾醇类部分对小鼠、大鼠有避孕作用,所含蛋白成分有催产素样作用。本品醇提取物于体外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副伤寒杆菌及某些致病真菌的生长[4]。相思子凝集素有很强的致红细胞凝集作用[5]。相思子碱可抑制溶血血清所致绵羊红细胞的溶解[6]。 4.毒性 相思子蛋白对大鼠、豚鼠及猫皮下注射,除了猫的最小致死量(MLD)为0.4mg/kg,其他受试动物的MLD皆为0.04 mg/kg。此成分还能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及广泛出血(如肺、心、胃、小肠及肾出血)。中毒表现:腹泻、呕吐、尿闭、幻视、溶血、虚脱等症状。相思子毒蛋白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0.02 mg/kg,其毒性极大,0.5mg即可致人死亡,但加热至65℃以上则毒性消失[1]。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甘、苦,性平。效锐。有毒。
|
功效 | 开窍,催产,破痞。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孕妇禁服。
|
附方 | |
制剂 |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Narendranath G,et a1.C A,1933,27:6183
(2)Tung I C,et a1.C A,1961,55:17770g
(3)Ghosal S,et a1.Phytochemistry,1971,10(1):195
(4)Hegde R,et a1.Anal Biochern,1991,194(1):101
(5)Roos V O,et a1.Arzneim-Forsch,1980,30(5):759
(6)Siddiqui S,et a1.C A
|
蒙药名出处 | 《无误蒙药鉴》、《认药白晶鉴》、《蒙药学》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