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Chan bei mu
|
蒙药名 | 吉吉格-诺格图茹-乌布斯
|
别名 | 尼比萨瓦,尼瓦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1.卷叶贝母 Fritillariacirrhosa D.Dom
多年生草本,植物形态变化较大。鳞茎卵圆形。叶通常对生,少数在中部兼有互生或轮生,先端不卷曲或少卷曲。花单生茎顶,紫红色,有浅绿色的小方格斑纹,方格斑纹的多少,也有很大变化,有的花的色泽可以从紫色逐渐过渡到淡黄绿色,具紫色斑纹;叶状苞片3,先端稍卷曲;花被片6,长3~4cm,外轮3片,宽1~1.4cm,内轮3片,宽可达1.8cm,蜜腺窝在背面明显凸出;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3/5;柱头裂片长3~5mm。蒴果棱上具宽1~1.5mm的窄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于林中、灌木丛下、草地、河滩、山谷等湿地或岩缝中。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2.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
多年生草本,高15~25cm。鳞茎球形或圆锥形。茎直立,无毛,绿色或深紫色。叶除最下部为对生外,均为互生或近于对生,无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6~6.5cm,宽3~7mm,先端急尖。花单生于茎顶;深紫色,略有黄褐色小方格;有叶状苞片1;花被片6,长2.5~2.7cm,外轮3片近长圆形,宽6~9mm,内轮3片倒卵状长圆形,宽10~13mm,蜜腺窝不很明显;雄蕊6,花药近基着,花丝有时密被小乳突;柱头3裂,裂片外展,长0..5~1(~1.5)mm。蒴果长圆形,具6棱,棱上有宽约lmm的窄翅。花期6月,果期8月。
生于海拔3200~4500m的草地上。分布于四川、青海。
3.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ewalsrii Maxim.ex Bata L.
多年生草本,高20~30(~45)cm。鳞茎圆锥形。茎最下部的2片叶通常对生,向上渐为互生;叶线形,长3.5~7.5cm,宽3~4mm,先端通常不卷曲。花单生于茎顶,稀为2花,浅黄色,有黑紫色斑点;叶状苍片1,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花被片6,长2~3cm,蜜腺窝不很明显;雄蕊6,花丝除顶端外密被乳头状突起;柱头裂片通常很短,长不到lmm,极少达2mm。蒴果棱上具宽约lmm的窄翅。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于海拔2800~4400m的灌木丛中或草地上。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4.棱砂贝母 Fritillaria delauayi Franch.
多年生草本,高20~30(~40)cm。鳞茎长卵圆形。叶互生,较紧密地生于植株中部或上部1/3处,叶片窄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2~7cm,宽1~3cm,先端不卷曲。单花顶生,浅黄色,具红褐色斑点;外轮花被片长3.2~4.5cm,宽1.2~1.5cm,内轮花被片比外轮的稍长而宽;雄蕊6;柱头裂片长约lmm。蒴果棱上的翅宽约lmm,宿存花被常多少包住蒴果。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海拔3000~4700m的流沙滩上的岩石缝隙中。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或积雪融化时采挖;栽培者多于种植3年后秋季苗枯萎时采挖。采后除去泥土及须根,晒干或微火烘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1)松贝 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2)青贝 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3)炉贝 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面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类白色。松贝、青贝 淀粉粒甚多,广卵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有的边缘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状,直径5~64μm;脐点短缝状、点状、“人”字状或马蹄状,层纹隐约可见。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垂直径壁微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孔,圆形或扁圆形。螺纹导管直径5~26μm。
炉贝 淀粉粒广卵形、贝壳形、肾形或椭圆形,直径为60μm;脐点“人”字状、星状或点状,层纹明显。螺纹网纹导管直径可达64μm。
|
化学成分 | 1.卷叶贝母 鳞茎含川贝碱(Fritimine),西贝素(sipeimine)[1]。
2.暗紫贝母 鳞茎含松贝辛(songbeisine)[2]、松贝甲素(sonbeinine)[3],还含硬脂酸、棕榈酸、β-谷甾醇等[3]。
3.甘肃贝母 鳞茎含岷贝碱甲(minpeimine),岷贝减乙(minPeiminine),西贝素等[4]。
4.棱砂贝母 鳞茎含川贝碱,炉贝碱(fritiminine)[1],西贝素,贝母辛碱(peimissine),西贝母碱(imperialine),棱砂贝母碱(delavine),棱砂贝母酮碱(delavinone)等[4]。
|
药理作用 | 1.镇咳祛痰作用 小鼠氨水引咳法证明,川贝母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灌服,均有镇咳作用。小鼠酚红排泌法实验,川贝母流浸膏、川贝母皂苷灌服,均有不同程度的祛痰作用[1,2]。 2.降压作用 磁静注川贝母碱可引起血压下降,并伴有短暂的呼吸抑制[3]。犬静往西贝母碱可引起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此时心电图无变化[4]。 3.对平滑肌的影响 体外试验表明川贝母碱可引起豚鼠子宫收缩、抑制兔小肠收缩[3]。西贝母碱对离体豚鼠回肠、兔十二指肠、大鼠子宫及在体犬小肠均有明显松弛作用;能对抗乙酰胆碱、组胺和氯化钡所致的痉挛[4]。 4.其他作用 兔静注川贝母碱可使血糖增高[3]。川贝醇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明显抑菌作用[5]。川贝水浸液能抑制星形奴卡菌生长[6]。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苦、甘,性平。效软、柔、稀。
1.《金光注释集》:“消化后味甘,性原,效软,柔、稀……”
2.《蒙医金匮》:“味苦、涩、甘。”
|
功效 | 清热,止咳,祛痰,开欲。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沈旋坤,等.中药材,1989,12(9):45
(2)余世春,等.中草药,199O,21(1):2
(3)余世春,等.植物学报,199O,32(12):929
(4)徐东铭,等.中草药,1991,22(3):132
药理
(1)川西北地区川贝母栽培研究协作组四川医学院小组.四川医学院学报,1978,9(2):28
(2)川西北地区川贝母栽培研究协作组四川医学院小组.四川医学院学报,1978,9(3):44
(3)Chen K K,et a1.C A,1935,(2):408
|
蒙药名出处 | 《认药白晶鉴》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