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维吾尔族医学 > 维吾尔族医药 > 正文
干姜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Gan jiang
维药名
赞吉维力
别名
赞者必厘《回回药方三十六卷》,赞吉比力、苏尼提、艾德热克《药物之园》。
考证
《白色宫殿》载:“一种植物的根,味烈。”《拜地依药书》载:“产于中国的为上品,色偏黄。”《药物之园》载:“是一种植物的根。原植物与欧玉竹的植物相似,但比它小,叶细,长,约长一拃。”根据维吾尔医古代本草所述干产地、形态特征和实物对照,本品与维吾尔医今用干姜一致。
中药材基原
为姜科植物姜根茎的干燥品。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茎肥厚,断面黄白色,有浓厚辛辣气味。叶互生,排成2列,无炳,叶舌长2~4mm;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30cm;宽15~2.2cm,先端渐尖,基部狭,叶基鞘状抱茎,无毛。花葶自根茎中抽出,长15~25cm;穗状花序椭圆形,长4~5cm;苞片卵形,长约2.5cm,淡绿色,边缘淡黄色,顶端有小尖头;花萼管长约1cm,具3短尖齿;花冠黄绿色,管长2~2.5cm,裂片3,披针形,长不及2cm,唇瓣的中间裂片长圆状倒卵形,较花冠裂片短,有紫色条纹和淡黄色斑点,两侧裂片卵形,黄绿色,具紫色边缘;雄蕊1,暗紫色,花药长约9mm,药隔附属体包裹住花柱;子房3室,无毛,花柱1,柱头近球形。蒴果。种子多数,黑色。花期8月。 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广为栽培。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10~12月茎叶枯黄时采收。挖起根茎,去掉茎叶、须根,烘干。
药材鉴别
根茎呈扁平板状,具指状分枝3~7cm,厚1~3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以质坚实、断面色黄白、粉性足、气味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根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扁平木栓细胞。皮层散列多数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可见凯氏带。中柱占根茎的大部分,散列多数外韧型维管束,近中村鞘处维管束形小,排列较紧密,木质部内侧或周围有非木化的纤维束。本品薄壁组织中散有油细胞。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 理化鉴别 薄层包谱:分取干姜1g,生姜5g,磨碎,各加甲醇适量,振播后静置1h。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供试液。以芳樟醇、1,8-桉油素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用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展开,以1%香草醛硫酸液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斑点。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ml/g)。
化学成分
干姜油含挥发性成分:α-姜烯(α-zingibe-rene),牻牛儿醛(geranial),牻牛儿醇(geraniol)等70多种[1]。辛辣成分:6-姜辣醇(6-gingerol),4-姜辣醇,8-姜辣醇,10-姜辣醇, 12-姜辣醇, 6-姜辣二酮(6-gingerdione),6-姜辣烯酮(6-shogaol)[2]。二芳基庚烷类成分:姜烯酮(gingerenone)A、B、C,异姜烯酮(isogingerenone)B[2],六氢姜黄素(hexahydrocur-cumin)[2]。
干姜还含6-姜辣醇5-碘酸(6-gingesulfonic acid),5-羟基龙脑-2-O-β-D-吡喃葡萄糖苷(angelicoidenol-2-O-β-D-glucopyrano-side)及姜糖脂(gingerglycolipid)A、B、C[4]。
药理作用
1.抗溃疡作用  炮姜(干姜饮片经砂炮制而成)水煎剂给动物灌胃,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幽门结扎型胃溃疡、醋酸诱发胃溃疡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消炎痛型胃溃疡无作用;干姜水煎剂同法实验对四种溃疡模型均无影响[1]。
2.抗血栓及抗血小板聚集  给大鼠灌胃水提物或挥发油,用体内血栓测定仪,测定血栓形成时间,均能使实验性血栓形成时间延长;对胶原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干姜挥发油明显延长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表明增强内源性凝血功能[2]。
3.对心血管的作用  干姜甲醇提取物静注,使麻醉大鼠血压暂时性升高,继之下降,心率也有一过性减慢;对豚鼠离体心房的自发性运动有增强作用[3]。
4.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干姜灌胃,使幼年小鼠胸腺萎缩;干姜酚酸部分灌胃,能显著降低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的含量[4]。
5.其他作用  干姜甲醇提取物皮下注射,有镇静、镇痛作用[3]。干姜甲醇提取物有显著灭螺和抗血吸虫作用[5]。
炮制方法
性味
二级干热。 1.《注医典》:“三级末热、二级干。” 2.《白色宫殿》:“干热。” 3.《拜地依药书》:“据名医伊本麻索也认为三级本热、一级湿。” 4.《药物之园》:“三级热,一级或二级干。”
功效
温胃消食,温中止泻,发散风寒,热身壮阳,祛寒止带。
主治
主治湿寒胃虚,胃纳不佳,大便稀薄,风寒感冒,腰冷阳痿,白带增多。 1.《注医典》:“具有增强记忆,燥头部和咽部湿性,明目,助消化,温胃,温肝,燥胃中余湿,激发性欲,燥湿止泻,解毒虫咬伤等。” 2.《拜地依药书》:“具有开通湿寒性肝脏阻塞,增强性欲,消除肠胃陈旧性气结,补肝,补胃等作用。加里努斯认为主治瘫痪,面瘫,昏倒,一切寒性疼痛;福里斯认为具有开通脑阻,调节异常黏液质的功能;主治机体麻木不仁,昏倒,僵直等。据地维加里斯认为杀内脏生虫,愈肠溃疡,止寒性头痛偏头痛,清除黏性体液,消除眼前发黑,增强记忆,解毒虫咬伤,燥胃中余湿填补精液等。” 3.《药物之园》:“主治筋肌寒盛,瘫痪,肠道生虫,阻塞性黄疸,寒性尿滴,泌尿器官虚弱,消化不良性腹泻,毒虫咬伤,黏液质性口渴等。”
用法用量
内服:6~9g。外用:适量。可入蜜膏、消食膏、小丸剂、散剂、果浆、软膏、敷剂等制剂。
注意事项
对咽喉有害,需配甜巴旦杏油或蜂蜜
代用药
若本品缺货,可用荜茇代。
附方
1.治目糊 取干姜适量,研成细粉,过罗,根据病情冲服适量。(《注医典》) 2.治肝脏寒盛,胃中余湿 取干姜适量,煎汤内服。(《白色宫殿》) 3.治机体寒性疼痛,麻木不仁,僵直 取干姜适量,研成细粉,与适量蜂蜜制成蜜膏内服。 4.治寒性头痛,偏头痛 取干姜适量,研成细粉,与适量冬葵子油制成敷剂敷于头部。 5.清除体内黏性体液 取干姜6g,研成细粉,与适量方糖粉冲服。(3~5方出自《拜地依药书》) 6.治水果性胃中湿气过盛 取干姜、冰糖乳香适量,研成细粉制成散剂冲服。 7.治精液不足 取干姜适量,研成细粉,与适量半熟蛋黄冲服。 8.治关节风湿 取适量干姜、盒果藤根皮,研成细粉冲服。 9.治阳痿不举 取适量干姜、高良姜阿月浑子,研成细粉冲服。 10.治寒性炎肿 取适量干姜、骆驼蓬子、茴香郁金研成细粉制成敷剂敷于患处。(6~10方出自《药物之园》)
制剂
朱瓦日西 赞吉比力 消食膏 干姜37g,肉豆蔻15g,西红花3g,丁香10g,肉桂10g,阿拉伯胶小豆蔻各22g,淀粉90g,白糖270g。药物研粉,白糖溶化在适量的水中用温火煎成黏糖状,再倒入药粉拌匀,制成膏剂即可。性干热。功能温胃消食,清除过盛黏液质,温肠散气等。主治胃盛湿寒,食欲不振,身感湿寒,肠呜腹胀等。内服,每日三次,每次6g。(《医学之目的》)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Miyazawa M,et a1.Agric Biol Chem,1988,52(11):2961
[2]Endo K,et a1.Phytochemistry,1990,29(3):797
[3]Kikuzaki H,et a1.Chem Pharm Bull,1991,39(1):120
[4]Yoshikawa M.et a1.Chem Pharm Bull,1992,40(8):2239
药理
[1]吴皓,等.中国中药杂志,1990.15(5):278
[2]许青媛,等.中国中药杂志,1997,16(2):112
[3]笠原义正,等.生药学杂志(日),1983:37(1):73
[4]谢人明,等.陕西新医药,1984,13(5):53
[5]Adewunmi C O,et a1.Planta Med,1990,56(4):374
维药名出处
《注医典》
参考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相关文章
干姜
干姜
干姜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