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Zhen zhu
|
苗药名 | |
苗药拼音 | |
别名 | 牡地格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马氏珍珠贝或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背角天齿蚌、褶纹冠蚌等贝类动物珍珠囊内形成的无核珍珠。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1.珍珠贝 Pinctada marsar fera(Linnaeus)
贝壳2片,大而坚厚,略呈圆形;左右两壳不等,左壳大于右壳。壳的长度与高度几相等,通常长10~15cm,大者可达20cm。壳顶向前弯,位于背缘中部靠前端,右壳顶前方有一凹陷,为足丝的出孔。壳顶前后有两耳,后耳较大。壳表面黑褐色。左壳稍凸,右壳较平,壳顶光滑,绿色,其余部分被有同心形鳞片,鳞片在边缘问外延伸呈棘状,有些鳞片呈锯齿状,色淡白;贝壳中部锯齿状鳞片脱落,留有明显的放射状痕迹。壳内面珍珠层厚,有虹光色彩,边缘黄褐色。铰合线直,在壳顶下有1~2个主齿,韧带细长,紫褐色。闭壳肌痕大,长圆形,略呈葫芦状。外套痕简单,足舌状,具足丝。
生于暖海中,利用足丝附着于岩石或珊瑚礁上。分布于广东、广西及海南岛、西沙群岛。
2.马氏珍珠贝 Pinctada martensii(Dunker)
贝壳呈斜四方形,壳长5~9cm。壳顶位于前方,后耳大,前耳较小。背缘平直,腹缘圆。边缘鳞片层紧密,朱端稍翘起。右壳前耳下方有一明显的足丝凹陷。壳面淡黄色,同心生长轮纹极细密,成片状,薄而脆,极易脱落,在贝壳中部常被磨损,在后缘部的排列紧密,延伸成小舌状,末端翘起。贝壳内面珍珠层厚,光泽强,边缘淡黄色。闭壳肌痕长圆形。
生活于波浪较为平静的海湾及沙泥、岩礁或石砾较多的海底。分布于广东、广西。目前已有人工养殖。
3.三角帆蚌 Hxriopsis cumingii(Lea)
贝壳略呈四角形。左右两壳顶紧接在一起,后背缘长,并向上突起形成大的三角形帆状后翼,帆状部脆弱易断。铰合齿发达,左壳有拟主齿和侧齿各2枚;右壳有拟主齿2枚,侧齿1枚。
分布于河北及长江流域地区。
4.背角无齿蚌 Anodonta woodiana(Lea)
贝壳2片,呈具有角突的卵圆形,壳长约为壳高的1.5倍。前端稍圆,后部略呈斜切形,末部钝尖,腹缘弧形。壳顶部位于背缘中央稍偏前方。壳前背缘短于后背缘;后背缘的后端与后缘的背部形成一钝角突起。后背部有自壳顶射出的3条肋脉。壳面绿褐色,平滑,有细环形肋脉,顶部刻划,略呈同心圆的4~6条助脉。铰合部无齿;韧带坚固。闭壳肌浪长椭圆形,大而浅;外套肌痕明显。壳内面珍珠层乳白色,有光泽,边缘部为青灰色。足宽大、扁,呈斧状。
生活于江河、湖沼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5.褶纹冠蚌 Cristaria plicata(Leach)
贝壳略似不等边三角形。前部短而低,前背缘冠突不明显。后部长而高,后背线向上斜出,伸展成为大型的冠。壳面深黄绿色至黑褐色。铰合部强大,左右两壳有一高大的后倒齿,前侧齿细弱。
分布亦很广泛,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
栽培与养殖 | 生活习性 马氏珍珠贝生活于较为平静的海湾中,泥沙、岩礁或石砾较多的海底。蚌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池沼、小溪等泥质、砂质或石砾之中。珍珠分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两种。天然珍珠:当珍珠贝和蚌在水中生长时,在一定的刺激下,刺激点附近的外套膜上分泌珍珠的外套膜上皮组织急剧裂殖,逐渐包围刺激原,然后形成完整的珍珠囊,以刺激点为中心,外套膜不断分泌珍珠质,渐次一层层地包围,逐渐形成珍珠。在自然条件下刺激的是外界砂粒、寄生虫等,形成核珍珠。如动物本身外套膜上皮细胞因病态或其他外国刺激而离开原来的位置,进入组织中也可以形成珍珠囊而形成无核珍珠。
养殖技术 根据自然珍珠形成的原理,我国先后在海水、淡水中养殖获得成功。其养殖方法分殖核法和殖皮法两种。殖核法:将蚌壳的珍珠层,磨成小核后用专门的器械,插入蚌的外套膜内,即可培养出核珍珠。殖皮法:即将外套膜小片插入另一蚌的外套膜内,可形成无核珍珠。一般宜选生活力旺盛,蚌体完整无残,健壮无病的蚌为最好,接种好的蚌吊养在饵料丰富、阳光充足、水流畅通、水深lm以上的水域内,2~3年可培育出1.5~2g的珍珠。
饲养管理 养蚌育珠水面不能同时种植水生植物。鱼蚌混养池塘在夏季高温季节要经常冲水,保持水质新鲜有氧。刚放养的10d内,每隔2~3d检查1次,有无吐片、死蚌现象发生,以后每隔1星期或15d检查1次,同时洗刷育珠蚌上的青苔和其他附着物。
|
采收加工 | 天然珍珠,全年可采,以12月为多,从海中捞出珠蚌,剖取珍珠,洗净即可。人工养殖的无核珍珠,在接种后2~3年采收的珍珠质量较佳,采收的适宜季节为秋末,因河蚌分泌珍珠质主要在4~11月。采收后及时将珍珠于饱和盐水中浸5~10min,洗去黏液,最后用清水洗净即可。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呈椭圆形、不规则的球形、卵形或棒状,大若黄豆小若粟,直径1.5~8mm。表面光滑或微有凹凸,呈类白色、浅蓝色或浅黄绿色等,半透明,具特有的彩色光泽,光洁度均匀,用丙酮洗不掉。质坚硬,破碎面显层纹。无臭无味。用火烧表面变黑,有爆裂声,并形成层层剥落的银灰色小片。
以纯净、质坚、有彩光、破面有层纹者为佳。
显微鉴别 磨片:可见粗细两种类型的同心层纹。粗层纹较明显,连续成环,层纹间距不等,在60~500μm之间;细层纹在有的部位较明显,多数不甚明显,间距不足32mm,中心部分多实心,无特异结构。大多数磨片在暗视野中,还可见珍珠特有的彩光。
粉末特征:类白色。为不规则形、长条形或类圆形块片,无色,少数淡黄棕色或樱红色,边缘色较暗,半透明,有光泽。表面显颗粒性,块片由数至十数薄展重叠,片层结构排列紧密,可见致密的成层线条或极细密的微波状纹理,有的表面有裂纹,小块片亦由多数薄片重叠。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加稀盐酸,即发生大量气泡,滤过,蘸于用盐酸湿润后的铂丝,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砖红色。
(2)本品横剖面置荧光灯下观察:天然珍珠显浅蓝色荧光,养殖珍珠显亮黄绿色荧光,通常环周部分较明亮。
(3)将珍珠自60cm高处落下至玻璃板上,海产珍珠弹跳高度15~75cm,淡水珍珠弹跳高度为5~10cm。
(4)珍珠火烧后表面黑色,有爆裂声,并可见层层剥落的银灰色小片。
|
化学成分 | 珍珠贝的珍珠主要含有碳酸钙约92%,有机物约5%,金属元素有铝、铜、铁、镁、锰、钠、锌、硅、钛等。尚含有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等氨基酸[1]。马氏珍珠贝的珍珠含16种无机元素,以碳酸钙为主,次为硅、钠、镁的化合物;其角蛋白含16种氨基酸,以丙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较高,次为天冬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2]。尚含牛磺酸(taurine),是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和慢性肝炎的主要有较成分[3]。三角帆蚌的珍珠含有20种无机元素,含量最高的是钙,其次为钠,最低的是铍。此外,还富含氨基酸,其中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较高,苏氨酸含量甚低[4]。褶纹冠蚌的珍珠含有钙、钠、镁、锶、铁、锰等20种无机元素及碳酸根、草酸根等酸根阴离子。含15种以上的氨基酸,其中以甘氨酸、丙氨酸的含量最高,次为天冬氨酸、丝氨酸和亮氨酸[5]。
|
药理作用 | 1.延缓衰老作用 以珍珠粉药液浸泡的优质桑叶给家蚕食用,发现三角帆蚌珍珠粉使家蚕幼虫期显著缩短,同时使家蚕成虫期较大幅度地延长。给小鼠饲含1%珍珠粉的配合颗粒饲料,使小鼠平均寿命延长达21.6%。腹腔注射珍珠粉混悬液使心肌和脑组织的脂褐素含量明显降低[1]。 2.抗氧化作用 从三角帆蚌珍珠中提取的总卟琳成分(PFC)及其分离后的产物可抑制自由基反应,清除体内(O-.2)的作用[2]。 3.抗肿瘤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PFC,对肉瘤S180有明显抑制作用,对P388/J淋巴性白血病小鼠可明显延长其生存时间,并明显减轻动物脾重[3]。 4.其他作用 促进创面肉芽增生作用;还可明显缩短创面长出新鲜肉芽组织的时间[4]。 |
性味 | 味苦、咸,性平。
《金光注释集》:“珍珠,苦、涩、甘,消化后效凉。”
|
功效 | 解毒,镇静,养脑,愈脉。
|
主治 | 主治毒症,脑髓病,中风,白脉病,痛风,游痛症,疮疡。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临床研究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中国药用动物志(第二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9
(2)刘承松,等.动物学杂志,1984,(4):7
(3)王顺年.海洋药物,1985,(1):23
(4)孙家美.中药通报,1988,13(1):43
(5)陈定一,等.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0,2(3):10
药理
(1)陈依军,等.老年学杂志,1988,8(2):109
(2)陈依军,等.老年学杂志,1988,8(5):298
(3)陈依军,等.现代应用药学,1990,7
|
苗药名出处 |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