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苗族医学 > 苗族医药 > 正文
乌梢蛇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Wu shao she
苗药名
苗药拼音
别名
布如勒那格,布如勒沙,哈日-额颜-毛盖
考证
本品载于《无误蒙药鉴》。内称:“卵形……药用的黑蛇为靠自力游走,舌有两个尖,咬人;夏季脱皮,冬季洞里休眠。”上述形态特征虽难断定所指黑蛇为何种蛇,但根据蒙医临床沿用经验,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哈日-额目颜-毛盖即哈日-毛盖(乌梢蛇)。
中药材基原
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全体。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乌梢蛇 Zaocys dhumnades(Cantor) 全长可达2m以上。头扁圆;头部和颈部分界不明显。吻鳞从背面可以看到。鼻间鳞宽大于长,其与吻鳞的缝合线远较与易鳞的缝合线为短。前额鳞大,两鳞间的缝合线等于从其前缘至吻端的距离,宽大于长,外缘包至头侧。额鳞前大后小,长与鼻间鳞和前额鳞的和相等。眼上鳞宽大,长与其额鳞前缘至吻端的距离相等,鼻孔椭圆形,位于2鼻鳞中间。颊鳞第1片,与第2、第3片上唇鳞相接。眼前鳞2片,上缘包至头背。眼大,眼后鳞2片。颞鳞前后列各2片,前列的狭而长。上唇鳞8片,第4、第5两片入眼;第6片最大。前颏鳞比后颏鳞短,与前5片下唇鳞相接。后颏鳞与第1腹鳞间有小鳞1对。下唇鳞11片,第6片最大。体鳞16~16~14行,背中央2~6行起棱。腹鳞186~205片,肛鳞2裂,尾下鳞95~137对。尾部渐细。体呈青灰褐色,各鳞片的边缘黑褐色。背中央的两行鳞片呈黄色或黄褐色,其外侧的2行鳞片则成黑色纵线。上唇及喉部淡黄色。腹面灰白色。其后半部呈青灰色。 生活于丘陵地带及田野草丛或水边。以类、鱼类为食。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河北、山西、湖北、湖南等地。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4~11月间捕捉,捕得后,将蛇摔死,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柴火熏干,熏时频频翻动,至表面略成黑色为度,再晒干或烘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1)盘蛇 呈圆盘状,盘径大小木一,约16cm。头扁圆形,略似头,盘于中间,口内有多数刺状小牙。尾部渐细,尾端插入外缘的腹腔内,脊部高耸呈屋脊状,俗称“剑脊”。通体乌黑色,表面可见菱形鳞片。细鳞,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内表面黄白色,或熏成灰黑色,可见到排列整齐的肋骨。质坚韧,气腥,味淡。剥去蛇皮者仅留头、尾皮部,中间肉黄白色而光滑,排列整齐的肋骨明显可见。 (2)蛇根 系加工时未卷成盘者,蛇体为长20~30cm的“回”形。余同盘蛇。 均以头尾齐全、皮黑肉黄、质坚实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黄色或淡棕色。①角质鳞片近无色或淡黄色,具折光性,表面隐约可见淡灰色细粒状物,并具纵向条纹,平直或微弯曲,有的表面具极细密的平行纹理。②表皮淡黄色或黄色,表面观可见密布棕色或黑棕色色素颗粒,常连成网状、分枝状或聚集成团。③横纹肌纤维较多,淡黄色或近无色,多碎断,侧面观多呈条块状,较挺直,边缘平整,完整者中段直径31~115μm,有细密横纹,明暗相间,横纹平直或微波状,有的不清晰。肌原纤维极细,直径1~2μm;断面观较少见。④骨碎片近无色或淡灰色,呈不规则碎块,骨陷窝长棱形,大多同方向排列,骨小管密而稍粗,于纵断面均明显可见。
化学成分
含骨胶原,蛋白质22.1%,脂肪1.7%[1]。尚含17种氨基酸[2]。肌肉含果糖1,6-二磷酸酯酶[3]。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乌梢蛇水煎剂10~20g/kg或醇提取液5~10g/kg,对大鼠琼脂性足肿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强度相当于15mg/kg的氢化可的松[1]。
2.镇痛作用  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试验表明,上述剂量的乌梢蛇水煎派或醇提取液,均有显著镇痛作用,作用强度相当于40mg/kg的罗痛定[1]。
3.其他作用  乌梢蛇水煎剂或醇提取液具有抗惊厥作用[1]。乌梢蛇血清有抗蛇毒作用[2]。
性味
味甘,性平。
功效
明目,通窍。
主治
用于疥癣,白癜风,目赤脚痛,视力减退,干赤眼,血郁宫中,血痞,经闭。 《无误蒙药鉴》:“祛瘀,通窍,明目。”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5~3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附方
治妇血症,血病,闭经,肾及尿道结石等症 紫茉莉30g,火硝(制)25g,沙棘大黄各15g,乌梢蛇(制)10g,山柰碱花(制)各5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孕妇禁用。(《蒙医药方剂选》七味茉莉散)
制剂
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李广勋.中药药理毒理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117 (2)张莅峡,等.中药材,1990,13(1):11 (3)许根俊,等.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896,18(5):27 药理 (1)顾创萍,等.浙江药学,1986,3(4):4 (2)安徽省祁门县蛇伤医疗所.中草药通讯,1979,(3):131
苗药名出处
参考
《中华本草》蒙药卷
相关文章
乌梢蛇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