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Tuo yuan ue hua mao
|
苗药名 | |
苗药拼音 | |
别名 | 札格地格-拉告
|
考证 | 本品载于《蒙药学》。属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地格达之一种。
|
中药材基原 |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椭圆叶花锚 Halenia elliptica D.Don
二年生草本,高30~50cm。茎直立,有分枝,具棱,绿色。单叶对生;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5cm,先端钝,基部钢圆或阔楔形,全缘,主脉3条;无叶柄。聚伞花序顶生及腋生,花梗细;花小,直径6~7mm,黄绿色;萼4裂,裂片披针形;花冠钟状,4深裂达中部以下,裂片基部有窝孔,延伸成长距,向上反曲;雄蕊4,着生于花冠的近基部;雌蕊1,子房1室。蒴果卵形,熟后开裂达基部。种子多数。花、果期7~9月。
生于山地阳坡。分布于西北、西南及辽宁、内蒙古、山西、湖北、湖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秋季花盛开时刻取地上部分,除去杂质,置通风处阴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茎长0.4~4.8cm,直径1~3mm,表面绿色至黄绿色,具微翅,节上有对生残叶;断面中空。叶暗绿色,皱缩易碎,完整者展开后呈卵形、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3.5cm,宽0.6~1.2cm,全缘,有3条明显的纵脉;无柄。聚伞花序,花皱缩,花梗细长,长0.2~2cm;花萼绿色,4深裂;花冠蓝色或浅黄棕色,4深裂,基部有距。体轻,质软。气微,味苦、微涩。
以色黄绿、叶色暗绿、味苦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类方形,角隅有棱翅。表皮细胞1列,排列紧密,外被角质层。皮层薄壁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切向延长;内皮层凯氏点明显。中柱鞘为1列薄壁细胞。维管束双韧型,外侧韧皮部狭窄,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宽广,木纤维发达,壁厚,木化,导管多角形,内侧韧皮部明显。髓部常形成较大的髓腔。
粉末特征:黄绿色。①纤维多见,有两种:一种壁稍薄者,长327~475(~653)μm,直径15~23μm;另一种壁稍厚,长423~19μm。②螺纹、梯纹导管多见,直径约22μm。③叶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密布不等式气孔,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气孔少。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苦,性寒。效钝、糙、轻、燥。
|
功效 | 抑协日,清热,疗伤,健胃。
|
主治 | 主治协日热,感冒,肝热,疫热,脏腑热。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临床研究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孙洪发,等.植物学报,1987,29(4):422
(2)孙洪发,等.植物学报,1983,25(5):46O
(3)Dhasmana H et a1.Phytochemistry,1989,28(10):2819
(4)Dhasmana H et a1.Phytochemistry,1990,29(3):961
药理
(1)张经明,等.中草药,1984,15(10):466
(2)张杰,等.青海医药杂志,1986,(3):17
|
苗药名出处 |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