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1882
|
总例数
|
99
|
性别例数
|
男60,女39
|
治疗组例数
|
61
|
对照组例数
|
38
|
年龄区间
|
1月~5岁
|
平均年龄
|
|
疾病
|
小儿霉菌性肠炎
|
并发症
|
|
药品通用名称
|
制霉止泻散
|
药品商品名称
|
|
药品英文名称
|
|
剂型
|
散剂
|
规格
|
|
批准文号
|
|
生产厂家
|
|
分类
|
中药
|
用药目的
|
治疗
|
用法用量
|
治疗方法:1.治疗组予自拟制霉止泻散(乌梅、干姜、黄连、丁香、肉桂、苍术、五倍子各等分研极细末)6g,用藿香正气水调敷脐部,用伤湿止痛膏(小婴儿剪取冰箱保鲜膜加纸胶布)贴紧,每日换药1次。推拿穴位为:补脾土200~300次,揉板门200~300次,补大肠200~300次,清小肠200~300次,揉脐、摩腹,顺时针100~200次,逆时针100~200次,揉天枢、揉龟尾各100次,推上七节骨10~100次,捏脊3~5次,揉足三里各50次,每日1次。4天为1疗程。制霉止泻散宜密闭保存,勿久置,尽量随做随用。推拿手法宜轻柔灵巧,切忌沉滞僵硬。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不低于20℃,以免受凉感冒。推拿部位应先涂些滑石粉或爽身粉,也可擦少许水或凡士林。顺序为先手后腹背、下肢。2.对照组给予制霉菌素、思密达和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制霉菌素每日5~10万U/kg,分2~3次口服。思密达年龄2~6个月每次0.5g,7~l2个月每次1g,1~2岁每次2g;3~5岁每次3g;每日3次。复合乳酸菌胶囊每次0.5~1片,每日3次。4天为1疗程。每种药物均宜间隔15~30分钟服用,切忌混用,以致影响药物效果。全部病例一旦确诊即停用抗生素。小儿腹泻期间应坚持哺乳(有1例患儿因乳母乳头皲裂感染真菌所致,只能暂时停哺乳),尽量避免断奶,科学添加辅食并保持食品新鲜、卫生。停用抗生素后,根据患儿便次多少及脱水情况及时适当给予口服补液,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纠酸等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联合用药
|
藿香正气水、伤湿止痛膏
|
疗效评价标准
|
疗效标准:参考《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拟定。显效: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有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性状及全身症状有所改善。无效:大便次数、性状及全身症状改善转甚至恶化。
|
治疗效果及临床指征比较
|
治疗组6l例,显效39例(63.93%),有效l6例(26.23%),无效6例(9.84%),总有效率9O.16%;对照组38例,显效9例(23.68%),有效2O例(52.63%),无效9例(23.68%),总有效率76.32%。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对未愈者继续治疗l~2个疗程,结果两组均治愈。
|
本研究报道不良反应
|
|
其他报道不良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