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医药学报1991,(2):17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麦冬15g,玄参15g,生地15-30g栀子10g藕节30g小蓟炭30g
|
加减 |
肺热伤络加桑叶10g,桑皮10g,芦根3g;胃火上蒸加生石膏30g,知母12g;便结加大黄10g,薏仁15g;肝火上炎加龙胆草12g,黄芩10g;肝肾阴虚加旱莲草15g,女贞子15g;血压升高加生龙骨30g,代赭石15-30g,夏枯草15g;出血量多不止加三七粉3g(冲);经行吐衄,减去藕节、小蓟炭,加当归15g,白芍15g,茜草15g,香附15g,川楝子10g,川牛膝10g,白茅根30g;兼小腹痛,经量少伴血块,加桃仁10g,红花10g。
|
功效 |
|
主治 |
鼻衄。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分3次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鼻衄47例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3日,最长11年。结果:痊愈:1年以上未复发者43例,占91.5%;显效:鼻衄复发,出血量少,持续时间短,继服中药即止者3例,占6.38%;无效;连服中药6剂,疗效不明显者1例,占2.1%;总有效率为97.7%,服药最少3剂,最多14剂,一般服药3-6剂,鼻衄即愈 。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