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赤地榆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地榆、隔山消、万两金、食地榆、万榄筋、红寒药。
汉语拼音 chi di yu
英文名 Chinese Granesbill
药材基原 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紫地榆和五角叶老鹳草的根。
动植物形态 1.紫地榆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根茎木质化,具数条粗壮的根。茎直立,下部有规则的2-3次二叉分枝。基生叶的叶柄长达16.5cm;茎生叶对生,叶柄较短:托叶披针形:叶片五角形,直径2-7cm,3-5掌状深裂,裂片菱形,先端具小尖头,边缘具深浅不同的锯齿,上面暗绿色,下面绿白色,叶脉在上面下陷,在下面
凸出。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4.5-14cm,花柄密被短毛和长腺毛,果时直立;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具紫色的长尖头,边缘膜质,有3-5脉,沿脉被伸展的长硬毛和长腺毛;花瓣红紫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或全缘,基部具长柔毛;花丝钻形,无毛或基部被毛,花药淡黄色,长圆形;雌蕊与子房近等长,密被向上的白色绢毛,柱头无毛。果长达3cm,被细短毛。花、果期尽-8月。
2.五角叶老鹳草 多年生草本,高15-60cm。根数条,圆柱形。根茎木质,直立,长达7cm,粗达1cm或更粗,具数枚残枯的基生托叶。茎直立,通常较细,具分枝,被伸展的腺毛和紧贴向下的绒毛,下部者较稀疏且无腺毛。基生叶数枚,叶柄长达25cm,被向下紧贴的绒毛,顶部较密;具2枚托叶,托叶膜质,干时暗棕色,披针形,长l-2.5cm,外面被毛;叶片轮廓五角形,长3.5-4cm,宽5-7cm,5深裂几达基部,裂片轮廓菱形,下部全缘,上部羽状浅裂或缺刻,两面疏被伏毛;茎生叶数枚,对生;下部叶具长柄,向上柄渐短,叶片较小。聚伞花序顶生和腋生;有2花;花序梗长达11cm,被伸展或倒向柔毛,有时也有腺毛;苞片线状钻形,长0.4-1.2cm,被极短毛和散生长毛;花梗长1.5-3cm,被短毛和伸展的长腺毛,果时反折;萼片狭卵形或披针形,长0.7-1.2cm,先端具长尖头,外面被紧贴向上的短毛和伸展的长腺毛,3脉;花瓣紫色,基部深紫色,长圆状卵形,先端微2裂,基部
有白色长柔毛,在开花期反折;花丝线状钻形,长0.8-1cm,紫红色,下部疏被毛,花药黑紫色;雌蕊长约8mm,被紧贴向上的短毛。果未见。花期6-9月。
资源分布 1.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2.分布于四川、云南。
生态环境 1.生于海拔2600-3800m的向阳山坡、草丛或灌丛中。 2.生于海拔1500-3000m的林间草地、林缘、灌丛或草坡。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秋末挖根,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或鲜用。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紫地榆根呈圆锥形,长5-15cm,直径1-1.5cm,略弯曲或有分枝。表面紫褐色或暗褐色,有须根痕。质坚实,易折断,断面不平整,粉质,黄棕色,皮部与木部易分离。气无,味苦涩。
中药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药性 苦;涩;微寒
归经 肝;脾;胃;膀胱经
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功效分类 止血药;活血药;止痛药
主治 泄泻痢疾;消化不良;脘腹;鼻衄便血;有经过多;产后出血不止;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研末调敷。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止面寒、背寒、肚腹痛,日久大肠下血,七天后赤白痢症。
2.《云南中草药》:消食健胃,止痢止血,治痢疾,腹泻,内出血,月经过多,胃痛。
3.《云南中草药选》:收敛止血,活血,止痛,健胃止泻。治肠炎,痢疾,慢性胃炎,腹泻,消化不良,月经不调,产后流血不止,鼻衄,跌打劳伤。
考证 出自《滇南本草》。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Geranium strictipes R.Kunthp[G.strigosum Franch.] 2.Geranium delavayi Franch.
科属分类 牻牛儿苗科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一种皮肤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赤地利苷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