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黄姜、老虎姜、猴节莲
|
汉语拼音 |
jiang huang cao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薯蓣科植物黄山药的根茎。
|
动植物形态 |
黄山药 缠绕草质藤本。根茎横生,圆柱形,不规则分枝,表面着生稀疏须根。茎左旋,光滑无毛,草黄色,有时带紫色。单叶互生;叶片三角状心形,先端渐尖,基部深心形或宽心形,全缘或边缘呈微波状,干后表面栗褐色或黑色,背面发白色,两面近于无毛。花雌雄异株。雄花无梗,新鲜时黄绿色,单生或2-3朵簇生组成穗状花序,花序又分枝而呈圆锥花序,单生或2-3个簇生于叶腋;苞片舟形,小苞片与苞片同形而较小;花被碟形,先端6裂,裂片卵圆形,内有黄褐色斑点,开放时平展;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的基部,花药背着。雌花序与雄花序基本相似;雌花花被6裂,具6枚退化雄蕊。蒴果三棱形,先端截形或微凹,基部狭圆,每棱翅状,半月形,表面棕黄色或栗褐色,有光泽,密生紫褐色斑点,成熟时果反曲下垂;种子每室通常2枚,着生于中轴的中部。花期5-7月,果期7-9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1000-3500m的山坡灌木林下,或仅见于密林的林缘或山坡路旁。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根茎呈圆柱形,有的略弯曲,直径2-3cm。表面黄棕色,有纵皱纹及须根或须根痕,呈深棕色。质硬而韧,折断后断面呈白色绒毛状并可见很多黄色点状维管束散在。气微,味微甜。
|
中药化学成分 |
块根含薯蓣皂甙元(diosgenin),雅姆皂甙元(yamogenin),又含薯蓣皂甙(dioscin),纤细薯蓣皂甙(gracillin)。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微辛;微辛;平
|
归经 |
|
功效 |
理气止痛;解毒消肿
|
功效分类 |
理气止痛药;解毒消肿药
|
主治 |
胃气痛;吐泻腹痛;跌打劳伤;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绞汁余;或捣烂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姜黄草始载《植物名实图考》二十三卷蔓草类,谓:“姜黄草,生滇南。蔓、叶俱如牵,根如姜而黄,极硬,以形得名。”据记载及附图,其原植物与薯蓣科植物黄山药一致。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Rhizoma Dioscoreae Panthaicae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Dioscorea panthaica Prain et Burkill
|
科属分类 |
薯蓣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