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白鸡婆梢
|
汉语拼音 |
xiao liu yue han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马鞭草科植物光果莸的根。
|
动植物形态 |
光果莸,直立小灌木,高0.5-2m。嫩枝密生灰白色绒毛。单叶对生;叶柄长0.4-1cm;叶片披针形、卵状披针形至长卵形、长2-5.5cm,宽0.5-2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具深锯齿,表面绿色,被柔毛,背面密生灰白色茸毛;侧脉5-8对,聚伞花序腋生及顶生,排列紧密呈头状:花萼长约2.5mm,宿存,结果时增大,长约6mm,外面密生柔毛,先端深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蓝紫色,二唇形,下唇中裂片较大,边缘流苏状,花冠管长5-7mm;雄蕊4,与花柱同伸出花冠管外:子房无毛,柱头2裂。蒴果倒卵圆状球形。长约5mm,宽约4mm,无毛,果瓣具宽翅。花期7-9月;果期9-10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约2500m的干燥山坡。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根细长而弯曲,圆柱形或成段。片,直径2-5mm;表面有纵皱纹和圆点状皮孔;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棕褐色,木部淡黄色。叶常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2-5.5cm,宽0.5-2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具锯齿;上面绿褐色,下面灰白色。叶揉碎后有香气,味苦微辛。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微辛;平
|
归经 |
|
功效 |
活血;除湿
|
功效分类 |
活血药;除湿药
|
主治 |
血瘀崩漏;月经不调;带下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5-10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Radix Caryopteridis Tanguticae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aryopteris tangutica MaXim.
|
科属分类 |
马鞭草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