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带下(中医)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leukorrhagia(TCM)
拚音 DAIXIA(ZHONGYI)
别名 西医:阴道炎宫颈炎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妇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带下是指妇女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的症状。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带下病多因湿热、湿毒,或脾虚、肾虚等所致,寒湿或湿热下注,或热毒浸yin,或脾肾阳气亏虚等常可见带下异常。带下一般见于女阴局部感染邪毒,或胞宫等的病变,最常见于带下病。但身体虚弱或痰湿内盛者亦可见带下量多。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临床对以带下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带下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
论治。辨病思路:
1.妇科、产科常规检查,可帮助诊断和鉴别。根据带下的色、质、量、气味等异常
改变,常有助于辨别证候之寒热虚实。
2.带下病特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为主
要表现的妇科疾病。
3.除带下病以外的疾病而见带下异常,常有:
(1)伴阴部红肿、瘙痒、疼痛者,多为阴器感染邪毒,如阴痒盆腔炎等。
(2)有阴道出血,或小腹部肿块,或小腹疼痛等表现者,多为胞宫病变。
(3)身体肥胖,带下量多,阴部无其它不适症状者,多因痰湿内盛所致。
(4)中老年妇女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疑及胞宫癌等之可能。
4.必要时可作阴道分泌物涂片、细菌培养、B超、CT检查等,以助明确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带下量多,绵绵不绝,或颜色呈黄、青绿、黄白、赤黄相兼,质地清稀或粘稠,气味腥臭秽浊。
2.多伴有腰膝酸软,小腹坠痛,阴部瘙痒等症。
3.妇科检查可见阴道炎或宫颈炎等阳性体征。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1.阴痒:虽可伴带下量多,但以外阴及阴道瘙痒难忍为主症。
2.盆腔炎:可伴白带增多,但有小腹或少腹疼痛拒按,或有发热等症。
3.经间期出血:发生于两次月经之间,可为带下夹血,平时并无带下量多的表现。
4.热淋:劳淋:以小便频急、淋漓为主症;可见小便混浊,但并非阴道排出带下。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脾虚湿困证:带下色白或淡黄,量多如涕,无臭气,绵绵不断,神疲乏力,肢体重困,脘闷食少,舌淡胖,苔白腻,脉缓弱。健脾祛湿。完带汤乌贼骨黄柏、椿根白皮等。
2.肾阴虚证:带下色黄或夹血丝;质稠有腥臭味,阴道干涩或灼热,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头晕耳呜,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清热。知柏地黄汤加旱莲草茜草根、白茅根等。
3.胞宫虚寒证: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或透明如鸡子清,无异味,淋漓不尽,腰部、小腹冷痛坠胀,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温阳止带。白带丸加减。
4.小胞宫湿热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赤黄相兼,质地粘稠,或如豆腐渣,其气腥臭,阴户灼热瘙痒,小便短赤,或伴小腹掣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加红藤、椿根白皮等。
5.瘀滞胞脉证,带下赤白,少腹刺痛或胀痛,经行不畅,舌紫暗,脉弦涩。化瘀行气止带。益母丸加味。
(1)鸡冠花30g、金樱子15g、白果10个,水煎服。
(2)金樱子30g,水煎服,或和猪膀胱,或和冰糖炖服。
3.常用止带下中药:乌贼骨、莲须、鸡冠花、白藓皮、贯仲炭、韭子、鱼螵等,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选用。
中药 妇科千金片乌鸡白凤丸、定坤丹(丸)、妇乐冲剂妇炎康、健妇丸等。
针灸 对症处理:取带脉、白环俞、次髎、关元、三阴交,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1.坐浴疗法:
(1)苦参30g、蛇床子30g、白藓皮20g、狼牙草20g,煎水坐浴,1次/已。
(2)马鞭草30g、白藓皮30g、苦参30g、黄柏30g、红花10g,煎水冷却坐浴,1~2次/日。
2.单方验方:
(1)鸡冠花30g、金樱子15g、白果10个,水煎服。
(2)炒白术9g、白鸡冠花15g、墨鱼骨12g,水煎服。
3.针灸疗法:取带脉、白环俞、次髎、关元、三阴交。脾虚加脾俞、公孙;肾虚加肾俞、太溪,均用补法;湿热加阴陵泉、丰隆,用泻法。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带下之名出《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相关文章
 细菌性睾丸炎
 治哽误吞物诸方
 妇人隐疾痧
 乳汁自涌
 一例老烂腿的治疗效果
 绞股兰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