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胡桐泪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胡桐律石律石泪胡桐碱
汉语拼音 hu tong lei
英文名
药材基原 为杨柳科植物胡杨的树脂流入土中,多年后形成的产物。
动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10-15m。树皮淡灰褐色,下部条裂。芽椭圆形,褐色,长约7mm。苗期和萌枝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或具不规则的波状齿牙;成年树小枝泥黄色;枝内富含盐分,叶形多变;叶柄微扁,约与叶片等长,萌枝叶柄长仅1cm;叶片卵圆形、卵状披针形、三角形状卵形或肾形,先端有粗齿牙,基部楔形、阔楔形,圆形或截形,基部有2腺点,两面同色。雄花序长2-3cm,轴有短柔毛;雄蕊15-25,花药紫红色,花盘边缘有不规则齿牙;苞片略呈菱形,上部有疏齿牙;雌花序长约2.5cm,果期长达9cm,子房长卵形,柱头3,2浅裂,鲜红或淡黄绿色。蒴果长卵圆形,长10-12cm,2-3瓣裂,无毛。花期5月,果期7-8月。
资源分布 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250-1800m的盆地、河谷和平原等地的盐碱地。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多在冬季采收,除去泥土杂质,干燥。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本品不规则的颗粒状小块或小薄片状,多相互粘结成疏松的团块。表面棕黄色至棕色,具角质样光泽。质脆易碎,断面颜色稍浅,放置则逐渐变深。气极微,味微苦、涩、嚼之微粘牙,稍有砂粒感。
显微鉴别 粉末待征:棕黄色。树脂状物呈不规则的多角形,淡黄色,常带裂隙和纹理。多混杂有两种非腺毛,一种长而细,直径约10μm;一种短而粗,直径约20μm,并有少量的淀粉粒和草酸钙方晶。
理化鉴别 (1)胡桐泪的1%甲醇液,加盐酸2滴,振摇后再加镁粉少许,微加热,5-10min后溶液显棕红色。(检查黄酮类)
(2)加热软化融溶,燃之微起泡,呈亮黄色火焰;微有芳香气散出,残渣黑色。
(3)取本品甲醇液0.5ml,加5%亚硝酸纳2滴,溶液呈乳状淡黄色;再加5%氢氧化钠2-4滴,则变成暗血红色溶液。(检查酸羟基)
(4)薄层色谱 用微量吸管吸取胡桐泪甲醇液,以水杨酸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CMC薄板上,以氯仿-乙酸乙酯-甲醇-甲酸(25:3:1:1)展开,展距13cm,在紫外光灯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有相同颜色的荧光斑。
中药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药性 苦;咸;性寒
归经 肺;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化痰软坚
功效分类 清热药
主治 咽喉肿痛;齿痛;牙疳;中耳炎;瘰疬;胃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研末撒。
用药禁忌 1.《海药本草》:多服令人吐。 2.《本草汇言》胃家虚寒不食者勿用。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唐本草》:主大毒热,心腹烦满,水和服之取吐。
2.《海药本草》:主风疳NI齿牙疼痛,骨槽风劳,能软一切物。
3.《日华子本草》:治风蚛牙齿痛,兼杀火毒并面毒。
4.《医学启源》:瘰疬非此不能除。
5.《纲目》:咽喉热痛,水磨扫之,取涎。
6.《本草汇言》:降火热,清痰结。
考证 出自《唐本草》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Resina Populi Euphratica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Populus euphratica Oliv.[P.diversifolia Schrenk.]
科属分类 杨柳科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胡桐律
12-乙酰氧基绵毛胡桐内酯A
绵毛胡桐内酯B
绵毛胡桐内酯C
12-甲氧基绵毛胡桐内酯B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