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三皮风根、蛇泡草根
|
汉语拼音 |
she mei gen
|
英文名 |
Root of Indian Mockstrawberry
|
药材基原 |
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根。
|
动植物形态 |
蛇莓 多年生草本。根茎短,粗壮。匍匐茎多数,长30-100cm,有柔毛,在节处生不定根。基生叶数个,茎生叶互生,均为三出复叶;叶柄长1-5cm,有柔毛;托叶窄卵形到宽披针形,长5-8mm;小叶片具小叶柄,倒卵形至棱状长圆形,长2-3cm,宽1-3cm,先端钝,边缘有钝锯齿,两面均有柔毛或上面无毛。花单生于叶腋;直径1.5-2.5cm;花梗长3-6cm,有柔毛;萼片5,卵形,长4-6mm,先端锐尖,外面有散生柔毛;副萼片5,倒卵形,长5-8mm,比萼片长,先端常具3-5锯齿;花瓣5,倒卵形,长为5-10mm,黄色,先端圆钝;雄蕊20-30;心皮多数,离生;花托在果期膨大,海绵质,鲜红色,有光泽,直径10-20mm,外面有长柔毛。瘦果卵形,长约1.5mm,光滑或具不明显突起,鲜时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8-10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辽宁以南各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坡、河岸、草地、潮湿的地方。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根。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甘;寒
|
归经 |
肺;肝;胃经
|
功效 |
清热泻火;解毒消肿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凉血止血药
|
主治 |
热病,水儿惊风,目赤红肿,痄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热毒疮疡。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①治吐血:三皮风根及叶,捣绒兑开水服。(《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②治中水毒:蛇莓草根,捣作末服之,并以导下部,亦可饮汁一、二升。(《补缺肘后方》)③治眼结膜炎,角膜炎:蛇莓鲜根三至五株,洗净捣烂,置净杯内,加入菜油一至二茶匙, 每日蒸一次,点眼用,一天三至四次,每次二至三滴,每剂可用五至七天。(《浙江中草药 抗菌消炎经验交流会资料选编》)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分类草药性》:治内热,潮热。
|
考证 |
出自《本草纲目》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Duchesnea indica(Andr.) Focke[Fragaria indica Andr.]
|
科属分类 |
蔷薇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