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黄石脂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黄符
汉语拼音 huang shi zhi
英文名
药材基原 为硅酸盐类水云母族矿物水云母—伊利石(含氢氧化铁)或(和)高岭石族矿物高岭石一多水高岭石为主要组分的细分散多矿物集合体。
动植物形态 1.水云母 又名:水白云母,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个体片状,集合体鳞片状、薄片状分散或呈致密到疏松的块体(呈胶体分散状态的水云母,特称伊利石Illite);白色,因吸附有少量氢氧化铁而呈黄色;或带灰、红、绿色调。致密块体呈油脂状光泽,断口贝壳状到似贝壳状;疏松块体呈土状光泽,断口不平,有孔隙。硬度2-3。相对密度2.5-2.8。有滑感,粘舌。质纯者的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性低于含多水高岭石或蒙脱石-囊脱石;粒度粗的不如粒度细的更具吸附力。
另含少量石英;微量元素种类与量比取决于原生矿物的成因类型。
2.高岭石一多水高岭石参见“赤石脂”条。
资源分布 产黑龙江、四川、贵州。
生态环境 1.主要是酸性火成岩或火山岩蚀变产物,山西、河北、河南及华南许多省区均有产出;在华南瓷土产区多与白石脂、赤石脂共存。风化带淋滤富集的水云母质黄石脂,多出现于赤石脂层之下。 2.高岭石-多水高岭石 参见“赤石脂”条。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采挖后,除去杂质。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本品为不规则块状。黄色或深黄色,有的带有深黄色花纹或斑点。油脂光泽或土状光泽。质较硬,轻砸可碎,断面不平坦,显层状。摸之较滑腻,微有吸水性,舐之略粘舌。微有土腥气,味淡。以色黄、有光泽、无杂质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 主要为含水硅酸铝钾[KAl(Si4O10)(OH)8·4H2O],并含有混入物Fe(OH)3·nH2O,因此显黄色。另外还含有镁、钙、钛、钡、锰等微量元素。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1)X射线衍射分析曲线 水云母9.98(2),4.98(1),4.46(1);多水高岭石 2.45(1);石英4.25(2),3.34(10),2.45(1)。由此表明黄石脂系由水云母、多水高岭石、石英等矿物组成。 (2)差热分析曲线 吸热170℃(小), 315℃(小),575℃(中);放热285℃(微)。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本草经集注》:“曾青为之使。”
药性 苦;平;无毒
归经 脾;大肠经
功效 健脾涩肠;止血敛疮
功效分类 健脾涩肠药;止血敛疮药
主治 泄痢脓血;疽恶疮;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打碎先煎。
用药禁忌 有湿热积滞者慎服。 1.《雷公炮炙论》:“不得食卵味。” 2.《本草经集注》:“恶细辛,畏蜚镰。” 3.《新修本草》:“畏黄连甘草、蜚蠊。” 4.《日华子》:“五色石脂:畏黄芩大黄。”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别录》:“黄石脂生嵩高山,色如雏。采无时。”
考证 黄石脂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 1.《吴普本草》云:“或生嵩山(今河南登封县北),色如豚脑、雁(《别录》作‘鹰’,一作‘莺’)雏。采无时。” 2.《品汇精要》云:“黄石脂,文理腻,缀唇者为上。质类滑石酥软,色黄。”据古本草所述黄石脂与赤石脂、白石脂性状相同,性味功效亦相类似(见“赤石脂”条),仅颜色不同而已,这是因五石脂的主矿物组分均为硅酸盐类高岭石--水云母粘土矿物。黄石脂所以呈黄色者,是因含有氢氧化铁所致。今各地只以赤石脂、白石脂供药用,无黄石脂作单味药出售,但市售的赤石脂或白石脂中常混有灰黄一黄灰色品种,按古本草的划分应属黄石脂。如现在株州、哈尔滨及四川、贵州等少数地区以“赤石脂”出售的实即黄石脂。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Hydromica;Halloysite
科属分类 铝化合物类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黄石蒜碱
黄石感冒片
黄石感冒片
黄石散
黄石散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