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xiao shuan tong chong ji |
英文名 |
Xiao shuan tong granules |
标准号 |
WS3-B-1413-93 |
药物组成 |
黄芪375g,当归100g,地黄100g,桃仁50g,赤芍50g,川芎50g,地龙50g,枳壳(炒)50g,三七50g,丹参75g,甘草25g,红花75g,牛膝75g,冰片1.6g。 |
处方来源 |
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标准1993年 |
剂型 |
|
性状 |
本品为淡黄棕色至黄棕色的颗粒;气香,味甜。 |
功效 |
益气,活血,祛瘀,通络。 |
主治 |
中风瘫痪,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不清及瘀血性头痛,胸痛,肋痛,对中风先兆者(脑血栓形成先兆)亦有一定预防作用。 |
用法用量 |
温开水冲服,每次25g,日3次,或遵医嘱。 |
用药禁忌 |
孕妇忌服。 |
制备方法 |
以上十四味,除红花外,冰片研细,溶于适量乙醇中;其余黄芪等十二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红花在第二次煎煮时加入,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40℃),加90%乙醇二倍量,混匀,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40℃),干燥,粉碎,加糖粉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喷入冰片乙醇液,混匀,制成750g,即得。 |
检查 |
应符合冲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 |
鉴别 |
(1)取本品适量,进行微量升华,升华物置显微镜下观察,呈不定形的无色片状结晶。(2)取本品10g,加酸性乙醇10ml,温浸30分钟,滤过,滤液调至中性,蒸干,加稀盐酸3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分置2个试管中,一管滴加碘化汞钾试液,生成黄白色沉淀,另一管滴加碘化铋钾试液,生成橙红色沉淀。 |
方解 |
本方由13昧药组成。用于中风瘫痪,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清及瘀血性头痛,胸痛,胁痛等症。方中黄芪补气行滞,为君药;丹参、红花、牛膝、桃仁、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共为臣药;当归补血活血,三七活血止血,地黄滋阴凉血,地龙通经活络,枳壳(炒)行气止痛,冰片开窍醒神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益气,活血,祛瘀,通络之功。 |
临床应用 |
治疗脑血栓87例患者中,男58例,女29例;年龄41-78岁。大部分患者均行腰椎穿刺,其中部分经CT确定诊断。临床分期根据发病时间长短和病理机转分3期:发病15日内为急性期,半年内为恢复期,半年后为后遗症期。根据疗效标准(痊愈:意识清,偏瘫失语恢复,肌力达IV-V级,精细动作恢复或稍差,神经系统体征基本消失,能工作或生活自理。显效:意识清,偏瘫失语改善,肌力恢复Ⅱ级以上,能下地行走,神经系统体征大部分恢复,能部分生活自理。有效:意识清,病情有恢复,肌力提高Ⅰ级以上,未达Ⅱ级,生活不能自理。无效:意识不清或病情无变化,肌力提高小于Ⅰ级。)。结果:急性期共29例,痊愈15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1例。恢复期共34例,痊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后遗症期共24例,痊愈7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5例。 |
规格 |
25g/袋 |
贮藏 |
密闭,防潮。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