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国家基本药物 > 正文
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中西药分类 西药
作用分类 血液系统药物\升白细胞药
英文名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汉语拼音
别名 rhG-CSF
药物组成
性状 本品为白色粉末或膨松块状物,系用大肠杆菌(E.Coli)或中华仓鼠卵巢细胞经基因重组技术产生的含174个氨基酸的糖蛋白造血因子,分子量约为2万。其注射液为无色透明液体,无臭,但稍有特异臭。
功效
主治 使用本品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恢复,多用于骨髓移植、肿瘤化疗后。其他情况下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也可应用,但其效果取决于用药前的中性粒细胞早期细胞的残存量。近年开展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本品可用为干细胞动员剂之一。
用途
方解
药理作用 本品促进粒细胞集落的形成,促进造血干细胞向中性粒细胞增殖、分化。对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可促进游走、吞噬、产酶、释放活性氧、杀菌能力和对外来异物的粘着作用。还可动员成熟中性粒细胞从骨髓进入外周。能使早期多能造血干细胞进入细胞周期,连日应用可促使骨髓造血干细胞进入外周血。G-CSF通过受体发挥作用。
体内过程 对健康男子进行的静脉点滴及皮下注射给药(1μg/kg)的研究结果表明:静滴30分钟后,其t1/2为1.40小时,并有随剂量的增加而延长的倾向,AUC为21.60ng·h/ml;皮下注射,血药峰浓度出现于给药后3.5-4.5小时,t1/2为2.15小时,AUC为11.71ng·h/ml,生物利用度是0.54。皮下注射4小时以后,血药浓度比同一时间静滴时为高。静滴或皮下注射连续给药6日时,血药浓度变化均与单次给药时无明显差异。无论哪种给药方法及用量,给药48小时后,血药及尿药浓度均在检出界限以下。
剂型 片剂,注射剂
规格 注射剂:0.3:75μg,0.6ml:150μg,1.2ml:300μg。冻干注射剂:每支50μg,100μg,250μg,附带1ml溶剂。
用法用量 1.在骨髓移植时促进中性粒细胞数的增加 通常,在骨髓移植后的次日或第五日起,以5μg/kg(或300μg/m2)的剂量每日1次静脉点滴。 2.对肿瘤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通常,对因抗癌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至1000/mm3(白细胞数2000/mm3)以下的成人患者或500/mm3(白细胞数1000/mm3)的儿童患者,在使用化疗药后,皮下注射本品2μg/kg(或50μg/m2),每日1次。如皮下注射有困难,可改为静滴,成人5μg/kg(或100μg/m2),儿童2μg/kg(或100μg/m2)。
不良反应 1.偶有皮肤发红、皮疹,有时会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及肝功能损害;还可引起骨痛、腰痛胸痛等;还可能引起ALP,LDH升高及发热头痛、倦怠、心悸、尿酸和肌酐升高等。 2.对孕妇及早产儿、婴儿的安全性尚未确认。 3.对本品或其它基因重组制品有过敏反应的患者忌用本品。 4.有药物过敏史、有过敏体质以及有肝、肾、心、肺功能重度障碍的患者,需慎用。 5.临床前研究表明,无论哪种给药途径,单次给予本品对大鼠、狗和猴的LD50都在3000μg/kg以上。10μg/(kg·d)连续静注4周、1μg/(kg·d)连续静注13周无不良影响。
注意事项 1.本品的使用对象仅限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使用本品期间,要定期检查血象,当中性粒细胞增至必要值以上时,需减少剂量或停止用药。 2.应用时应注意过敏反应发生。 3.由于本品有刺激粒细胞增生的作用,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缓解病人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的患者,本品有无促进白血病进展作用,应用后利弊如何,尚无确定答案。暂应慎用,但也不排除在中性粒细胞严重缺乏而又面临感染时短期应急之用。 4.本品装于单点易折安瓿中,使用前先用酒精擦拭开口处,再行折开。 5.静滴使用时,应与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混合使用。 6.不得与其它注射液混合使用。
贮藏 10℃以下.避冻保存。
备注 *号为英文名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 ,简称INN)或无国际专利药名
相关文章
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
注射用亚胺醌
注射用细胞色素C
注射用门冬酰胺酶
注射用硫酸普拉睾酮钠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