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国卫生人才网
各省卫生人才网
浙江 重庆 河南 广东
河北 上海 北京 天津
山东 安徽 山西 江苏
湖北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四川 广西 贵州
陕西 兵团 甘肃 宁夏
辽宁 青海 新疆 西藏
吉林 黑龙江 海南 内蒙古
 医学全在线 > 中国卫生人才网 > 北京卫生人才网 > 正文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发展改革规划》情况介绍
来源:北京卫生信息网 更新:2013/6/20 字体:

  历经近两年编制研究工作,近日,北京市卫生局和发展改革委员会共同发布了经市政府同意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发展改革规划》。规划的战略是:以促进城乡居民健康为主题,以调整卫生资源结构功能为主线,2015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一、规划编制过程

  2010年4月起,我局即开展规划编制研究工作。精心制订工作方案,周密部署规划编制工作,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两家研究单位开展规划平行研究。规划编制过程中,深入区县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在首都之窗和北京卫生信息网上通过网络向市民公开征求建议,积极与卫生部、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相关规划沟通衔接,规划初稿形成后多次征求市政府有关部门意见,召开两次专家论证会,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规划稿。

  二、规划编制形势

  根据市政府有关规划编制工作的安排,市卫生局负责牵头编制《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发展改革规划》,规划编制研究工作自2010年启动,是全市56个市级专项规划之一。

  “十一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居民健康指标持续改善。我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从2005年的80.1岁增长到2010年的80.8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15.9/10万下降到2010年的12.1/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05年的4.4‰下降到2010年的3.3‰。2010年底,全市卫生机构数达9511家(不含部队卫生机构),较2005年增加了36%。全市执业(助理)医师6.6万人、注册护士6.7万人,分别较2005年增加了30.3%和56.9%。全市医疗机构实有床位达92871张,较2005年增长了17.5%。

  “十二五”时期,我市卫生事业发展既有重要的战略机遇,也面临着艰巨挑战和繁重任务,人民群众对健康和医疗卫生工作提出的要求不断提高,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更加复杂多变,政府管理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亟需提高,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任务和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三、规划框架

  本规划总体框架共七部分:

  (一)“序言”部分主要是说明规划背景和编制依据。(二)“第一章认真分析卫生发展改革形势”主要是总结我市卫生事业“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成就、分析目前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三)“第二章科学确立卫生发展改革战略”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战略重点以及26项核心绩效指标。(四)“第三章加快转变卫生发展方式”提出努力实现卫生发展五个转移、优化首都卫生资源配置、逐步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积极发挥首都卫生辐射带动功能等促进首都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思路。(五)“第四章不断完善医药卫生服务”明确提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等领域不断完善医药卫生服务的具体措施和发展方向。(六)“第五章稳步强化首都卫生支撑条件”就如何增强首都卫生科技实力、更好地调动卫生队伍积极性、加快提高卫生信息化水平以及不断健全医药卫生法规制度提出政策措施。(七)“第六章切实保障规划实施”主要是保障本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提出探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首都医药卫生协调委员会的议事规程、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政府负责筹资向全体市民均等化提供、营造良好卫生舆论环境、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等保障规划实施的具体要求。

  四、规划重点

  (一)未来发展目标。发展总体目标是2015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明确了五个战略重点:建立健康促进工作新模式、有序就医的医疗服务体系、居民信赖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管理科学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科学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和结构。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的建设规模和中心城区内医院的新建扩建规模,逐步提高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的占有比例。新增医疗资源重点向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倾斜,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康复医院、护理院建设。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儿科、精神心理科的建设。积极发展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建立“治未病”的服务体系。积极转变卫生服务方式,推动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加强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资源配置,从疾病治疗型为主的资源配置模式向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2015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编制床位数达到5张以上,其中,非公立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数占全市编制床位的20%左右。

  (三)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00元。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和政策支持,进一步缩小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2015年,期望寿命、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城乡差距力争较2010年缩小50%,促进城乡健康公平。

  (四)建立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的健康促进工作新模式。实施“健康北京”发展建设战略,营造有利于促进健康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设立一个市级电视健康频道,建立一个市级健康教育馆,办好一个健康教育网站,每个区县开辟一个健康教育基地,举办一个健康教育论坛。每三年开展一次全市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实现慢性病患者的动态监测。为辖区内65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每年免费提供一次一般体格检查及健康评估和指导。

  (五)建立布局合理、分工明确、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起区域医疗中心(医学中心)、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形成“社区首诊、分级就诊、双向转诊”的有序就医格局。将部分二级医院转变为康复医院和护理院。加快增加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资源数量和提高服务质量。

  推进11个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提高远郊区(县)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提升远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设施条件和能力水平使之达到三级医院水平。

  加大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外转移力度,提升郊区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北京天坛医院整体搬迁至丰台区花乡地区、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清华大学天通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兴院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大兴院区、北京中医医院垡头院区、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人民医院回龙观院区、北京朝阳医院常营院区等项目建设进程,促进我市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布局。

  (六)建立方便可及、公平高效、居民信赖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2012年底家庭医生式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普及。2015年,市民步行15-30分钟即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总人次占全市门急诊总人次比例达到30%以上,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85%,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率达到85%。

  (七)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共享。按照“健康北京、智慧卫生”的总体要求,试点探索建立市区两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共享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器械以及医疗保险等卫生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协同共享。加快推进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公共卫生监督向电子监管方向发展,提高覆盖面和监督频次。

  规划还设立了卫生法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医学科技教育等重大支撑条件的发展改革任务。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改革规划.pdf
相关文章
 泰州人民卫生人才网:>关于组织收看全市卫生
 桐城县卫生信息网:转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
 常德市人民卫生网:常德考点2013年度医师执
 泰安市人才网:关于对全市卫生系统2010年度
 东台卫生人才网:关于转发《省卫生厅转发卫
 内蒙古国家卫生人才网:关于做好2009年度全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