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国卫生人才网
各省卫生人才网
浙江 重庆 河南 广东
河北 上海 北京 天津
山东 安徽 山西 江苏
湖北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四川 广西 贵州
陕西 兵团 甘肃 宁夏
辽宁 青海 新疆 西藏
吉林 黑龙江 海南 内蒙古
 医学全在线 > 中国卫生人才网 > 黑龙江卫生人才网 > 正文
省卫生厅召开全省艾滋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来源:黑龙江卫生厅 更新:2013/7/8 字体:
省卫生厅召开全省艾滋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12月1日是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11月30日下午,省卫生厅在农垦总医院召开了全省艾滋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副厅长邢济春作为新闻发言人通报了我省艾滋病的基本情况和艾防工作的进展情况,来自新华社、健康报、黑龙江省日报、哈尔滨日报、东北网等十余家媒体记者出席了发布会。
据了解,我省自1993年发现第1例HIV感染者以来,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截至2012年11月29日,累计发现报告HIV/AIDS 2871例, 其中感染者1865例,占65.0%;病人1006例,占35.0%;死亡422例,占14.7%。今年截止目前,全省HIV/AIDS病例报告为771人,与去年同期(498例)相比增长54.8%;其中病人171例,占22.2%;死亡103例。
在今年的病例中,全省13个市(地)的103个县(区)都有分布有明显地区聚集性,其中哈尔滨最多419例,占整个疫情报告的54.3%;其次为齐齐哈尔和大庆各62例。其中男性709例,占92.0%;女性62例,占8.0%,男女比例11.4:1 。年龄分布中,0-14岁2例;15~49岁677例,占87.8%;50岁以上92例,占11.8%。按感染途径来看,主要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占95.7%(异性性传播194例,占25.2%;同性性传播544例,占70.6%),其次为采血浆、输血及血制品传播占2.5%,其余传播途径占2.5%。
据邢济春介绍,近年来我省疫情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我省男男性接触人群中发现的病例不断增加,主要有二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男男性接触者普遍存在多性伴、有商业性性行为、非保护性性行为普遍存在等高危行为,增加了传播的速度;二是男男性接触人群作为我省HIV感染最主要的高危人群,加大了这个人群的监测范围,提高了监测频次,实现了最大程度发现男男性接触人群中的艾滋病感染者。
对于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下一步工作重点,邢济春要求,我省各地艾防工作人员有限,国际项目对我省资金支持将于2012年底全部结束,现有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性将是我省今后艾防工作需重点考虑的问题。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和社会组织的作用,落实各部门在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职责,促进更多部门、机构、组织的参与,发挥其各自优势和作用,以形成多部门主动参与的长效机制。
邢济春强调,要继续加强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的协调和政策倡导力度,通过政府协调将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实到相关部门考核内容。同时,卫生部门要加强与公安、宣传、劳动、教育等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以期进一步深化规范性病诊疗服务、政府及医务人员反歧视、暗娼和流动人群干预等项工作,促成电视、广播、报纸成为低成本的艾滋病防治阵地,力争将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知识纳入中学、大学健康教育课程。
邢济春明确,针对高危人群干预覆盖率不高和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一要以电视、网络、广播、报纸、广告宣传栏为载体,进行艾滋病知识、安全性行为知识、VCT服务、诊疗服务宣传,建立和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性行为意识;二要进一步深化与公安部门特别是基层干警的协调,进而保证娱乐场所业主参与干预工作的可行性,在完善对暗娼干预工作的基础上,鼓励业主适时开展嫖客干预,充分利用妇女活动中心等形式开展同伴教育,扩大干预覆盖面,引导正确的求医行为;三要强化男男性接触人群同伴教育,进一步发动志愿者小组,对其业务骨干和同伴教育员进行能力培训,提高项目活动的计划和实施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支持以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将干预内容覆盖到隐性人群;四要进一步强化与社团和志愿者组织的合作,建立流动人群干预工作的长效机制,在干预技术方面,要强调健康对经济和家庭的影响,将外展干预和同伴推动相结合,不断增大人群的覆盖面。
在新闻发布会后,邢济春亲切慰问了农垦总医院感染科的一线医务工作者,同时看望了在该院住院的几名艾滋病患者代表,最后就下一步的医院艾防工作同医院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
信息来源:疾控处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宁波卫生信息网:2010年宁波市镇海区卫生系
 鄞州区国家卫生人才网:有关公布宁波市鄞州
 南京卫生信息网:关于对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
 内蒙古卫生考试网:关于同意设置兴安盟精神
 承德人才网:承德市卫生局考务中心关于2011
 北仑区国家卫生信息网:2014年北仑区卫生系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