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国卫生人才网
各省卫生人才网
浙江 重庆 河南 广东
河北 上海 北京 天津
山东 安徽 山西 江苏
湖北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四川 广西 贵州
陕西 兵团 甘肃 宁夏
辽宁 青海 新疆 西藏
吉林 黑龙江 海南 内蒙古
 医学全在线 > 中国卫生人才网 > 黑龙江卫生人才网 > 鹤岗 > 正文
关于印发鹤岗市2012年医改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2013年07月08日 16时09分17秒 更新:2013/7/8 字体:

鹤卫医改发﹝2012﹞6号

各县(区)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

 根据省卫生厅加强医改宣传工作部署,现将《鹤岗市2012年医改宣传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鹤岗市医改工作宣传标语

 

 二〇一二年八月六日

 

 

主题词: 卫生  医改  宣传工作  方案   

  抄送:省卫生厅医改办,市政府医改办。      

  鹤岗市卫生局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8月6日印发 

共印40份。

2012年鹤岗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宣传工作方案

自2009年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医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为进一步加大医改工作宣传力度,推动2012年卫生惠民工程的深入实施,营造良好的医改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运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和形式,对医改工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与报道。着重强化医改政策的宣传和科学解读,提高人民群众对医改工作知晓率,合理引导群众预期,引导社会各界了解、关心、支持医改工作。要全面增强医务人员参与医改的积极性、自觉性,提升医改工作的创造性与活力,切实把“十二五”医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好、完成好,为实现卫生事业跨越发展和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宣传主题

2012年全市医改宣传主题为“医改鹤岗行,群众得实惠”。

三、宣传内容

(一)宣传医改的目的意义和目标要求。宣传中央和省、市、县(区)医改相关政策文件并做好解读;

(二)宣传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展情况。主要包括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提高新农合基金管理水平,方便群众就医。

(三)宣传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展情况。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单位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四)宣传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展情况。主要包括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落实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补助政策,充分发挥卫生室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网底功能。

(五)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进展情况。主要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情况。

(六)宣传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展情况。主要包括优化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完善管理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推进按病种收费试点改革;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推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七)宣传医改典型经验和医疗卫生单位涌现出的先进事迹。

四、具体措施

要进一步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信息简报等载体,采取消息、短信、通讯、综述、现场报道、特写、评论等体裁,坚持正面宣传、典型宣传为主,多角度、全方位、有声有色地全面深入开展医改宣传工作。要善于找准结合点,抓住闪光点,把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与医改的重要举措有机结合起来,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与医改取得的成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成果展示、典型宣传、专题宣传等方式,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切实增强医改宣传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充分展示医改成果。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全方位展示全市医改成果,重点突出改革前后对比。

(二)专题宣传医改特色、亮点。新医改实施以来,各地各单位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一些领域凸显鹤岗特色和亮点。要组织媒体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从人民群众对医改的感受角度宣传医改。围绕五项重点改革,选择一批工作上有亮点、做法上有特色、群众满意的基层单位典型,进行宣传报道。

1、新农合工作:突出参合率、筹资标准、报销比例、最高支付限额、即时结算、一卡通等,通过数据对比反映医改前后新农合工作情况。可选取典型宣传报道参合农民受益情况和新农合工作情况。

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突出灾后恢复重建、体系建设、项目争取、项目投资、人才培养、对口支援,突出改革前后的对比和成效。

3、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突出基本药物目录、药品降价水平和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等成果,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等。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突出指标和做法。

五、宣传形式

(一)建立一套机制,适时报送信息。各县区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医改信息报送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建立完善信息报送工作机制,以简报形式报送医改工作动态,确保医改工作信息畅通、及时。

(二)完善一个专栏,广泛宣传医改。具备条件的县区卫生局和医疗卫生单位可利用市政府门户网站有效媒介,开辟“医改宣传专栏”,及时更新维护达医改信息,引导公众关注医改工作动态,推动社会各界能够理性看待和支持医改工作。

(三)开展一遍培训,宣讲医改政策。各县区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医改政策文件解读和培训,确保每个涉及改革人员都接受一遍系统政策培训,让广大医务人员认识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借助一批媒体,营造舆论氛围。各县区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移动电视,报纸专刊等,广泛刊登报道我市医改惠民政策做法,通过新闻媒体的实地采访、现场参观、跟踪报道,打造医改宽松环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五)统一一个标准,提高宣传质量。各县区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大力开展医改工作宣传,制作了统一的宣传标语和宣传单,医疗机构设置统一的电子屏幕,滚动播出药品零差率销售价格;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统一制定诊疗服务价格公示牌,规范合理收费。

(六)开展一些平台,增强宣传互动。各县区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开展现场观摩学习,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广大市民参与进来,新闻媒体跟踪报道,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咨询等交流平台,建立医疗服务专线,做到小病不出门。形成人人关注、参与和支持医改工作的良好格局,努力实现医改工作宣传的群众性,参与性。

六、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县区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认识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其推动医改工作良性发展,不断总结经验做法,在实践中做到“文字有记载,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做好宣传工作。

(2)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各县区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深入做好医改的宣传与督促工作,将医改宣传工作纳入年度医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对医改宣传工作不重视,出现负面宣传的相关责任单位,要给予相应处理;对宣传到位,获得群众广泛认可的单位给予奖励表彰。

(3)持之以恒,立足长远。医改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改革之路曲折漫长,各县区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在新机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不断创新改革宣传新思路,改进宣传工作方法,为医改工作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附件2 、鹤岗市医改工作主要宣传标语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努力发展卫生事业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人人享有医疗保障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公益性

完善新农合制度  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落实惠民政策  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实施基层医药卫生机构体制综合改革  运行卫生院管理新机制

贯彻落实国家新医改精神  彻底破除“以药养医”机制

积极执行新医改政策  大力推进基本药物制度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矛盾

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

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  取消药品加成  实行零差率销售

基本药物  质优价廉  安全有效  公平可及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打造便民惠民工程

保障基本用药  提高健康水平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促进基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基本药物惠万家  健康幸福你我他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促进乡村一体化管理

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医疗改革走进社区  深入家庭  服务百姓  健康人生

社区卫生人人参与  健康生活家家受益

健康一个居民  幸福一个家庭  和谐一个社会

加强传染病防治  保障公民生命健康

人人参与环境整治  天天享有美好生活

整治农村环境卫生  推进新农村建设

保障饮水安全  维护健康生命

规范医疗执业活动  构建和谐就医环境

打击非法行医  捍卫人民健康

强化质量意识  确保医疗安全

以病人为中心  以质量为核心

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关文章
 济南卫生人才网:关于护理(助产)本科报考护
 新疆兵团十二师卫生考试网:关于开展2012年
 江门人民卫生网:转发省人事厅、省关于做好
 吉林医药卫生人才网: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卫
 南浔区人民卫生网:有关下发2014年度浙江省
 宁夏人民卫生网:自治区关于印发刘天锡厅长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