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国卫生人才网
各省卫生人才网
浙江 重庆 河南 广东
河北 上海 北京 天津
山东 安徽 山西 江苏
湖北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四川 广西 贵州
陕西 兵团 甘肃 宁夏
辽宁 青海 新疆 西藏
吉林 黑龙江 海南 内蒙古
 医学全在线 > 中国卫生人才网 > 重庆卫生人才网 > 正文
关于加强我省公共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建议
来源:重庆市政府公开信箱 更新:2013/8/9 字体:
邮件字号: 渝卫生信箱[2013]795
发布单位:
市卫生局
来信内容:
关于加强我省公共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建议
我省为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政府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方面政府资金有限,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不足,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过度医疗和资源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是看病难,我省各大医院普遍存在“一床难求”的现象。患者跑了很多家医院,找不到一张病床住院治疗,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二是重复检查,过度治疗。由于各医疗机构各自为政,互不沟通,看病住院时,医院都要进行一系列检查,但相关医疗机构之间对病人检查结果互不相认,导致病人重复检查,甚至出现患者去几家医院就得做几个CT的现象,耗费了病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大了负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因病情动态变化进行必要的检查无可厚非,但同一次患病,先后就诊于不同的医院,被要求进行相同的检查项目,就不太让人理解了。究其原因,主要与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还待进一步完善有关。三是双向转诊难以实施。为了更加方便群众就医,近几年我省各大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的双向转诊制度,但由于互相转诊的医疗机构信息不通畅,资源无法共享,缺乏双向转诊的基础,双向转诊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句空话。四是健康档案建立难度比较大,也不能有效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例如受到一些条件限制,信息不全,不能全面反映居民健康状况,即使建好的健康档案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孤立建立档案,不能实现健康档案和医院电子病历的有效衔接,健康档案在医疗救治、疾病预防、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方面的作用得不到发挥,也不能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的需要。五是因信息不畅出现的医疗过失时有发生。
因此,我们建议应该加快建设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并将这项工作作为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治本措施。
一、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是推进我省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政府实施管理的有效手段,更是让群众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具体体现。因此,要把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纳入政府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政府相关部门应按照医改方案提出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的总体要求,尽快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建设指南和推进措施,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
二、整合资源,规范高效。近年来,各地和各医疗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如各地新农合信息平台、城镇医保管理系统、社区管理系统、公共卫生管理网络以及医疗机构本身的医院管理和临床信息系统等。这些应该是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也是建好区域信息共享平台的有利资源。有效整合这些资源,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的浪费,也可以提高效率。
三、保证投入,梯度推进。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是一项既解决医疗卫生行业面临诸多问题的民生工程,也是事关卫生事业长远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应该纳入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像对待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那样来抓信息平台建设。
四、建立电子病历,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远程医疗的效率,使患者在一家医院的检查化验结果也可以作为在另一家医院就诊时的依据,患者无需重复检查化验,而且电子病历的使用可以方便医院或卫生管理部门检查医生的处方,减少医疗差错,避免开大处方和滥用药品,降低医疗费用开支,同时有利于对医保的监管。
办理单位: 市卫生局
办理结果: 来信人:
您好!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医疗卫生建设的关心并提出的宝贵建议。您在建议中提到的建设内容也正是我市近几年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但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年的建设和积累才能显现出建设的效果。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新医改确立的“四梁八柱”的支柱之一。在卫生部对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3521”顶层设计中,电子病历资源库是作为两个基础数据库的重点建设内容,也是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电子病历应用现状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已初具规模,许多医院相继建立起医院范围的信息系统。我市部分有条件的医院也建立了电子病历管理系统,解决了纸质病历电子化的问题,可保存患者在该院终生的医疗保健信息,储存了患者全部的医疗信息,包括病史、各种检验检查和影像资料,使医疗活动变得简单、方便、快捷。
2、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是连接规划区域内各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行政业务管理单位及各相关卫生机构)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让区域内各信息化系统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多元化子系统整合的一个综合业务平台。从业务角度看,平台可支撑多种业务,而非仅服务于特定应用层面的系统平台。
3、主索引系统(居民健康卡)
居民健康卡是国家卫生信息化“3521工程”框架提出的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三级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跨系统、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所必须依赖的个人信息基础载体,是计算机可识别的CPU卡。居民健康卡将集社保卡、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于一身,记录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所有医疗信息。
居民健康卡建设是推进深化医改、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实现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协同,方便群众就医的重大民生工程。卫生部公布《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实现居民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一卡通”。居民健康卡是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可用于居民身份识别、个人基本健康信息存储、实现跨区域跨机构就医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等,同时也解决了相同患者在区域中不同机构、不同系统间的身份识别和统一问题。是实现居民与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相互之间、医疗机构与社会公共服务等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共享的纽带和关键。

二、建设进展
目的:构建一个“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行业(机构)、服务于政府与社会监督”的重庆市卫生信息网络服务体系。目前已在渝中区、永川区、沙坪坝区、涪陵区、巫山县展开试点。自2011年1月以来,共完成了几十项有关项目立项、项目管理、项目设计、调研分析、项目论证、项目预算与评估,以及项目招标方案、计划与文书等近3000万字的文档编写与修订工作。市卫生局数据中心机房已经完成机房建设、网络组网建设,已完成预定的建设目标要求。试点区县中永川区、巫山县已经完成数据中心及网络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云计算基础软件配置与测试工作。
我市部分有条件的医院已建立了电子病历管理系统,但是电子病历的建设需要增加医院的基础建设投入,对医院来说有一定负担。不过电子病历取代纸质病历是大势所趋,随着医院业务量的不断增长会有更多的医院出于自身业务发展考虑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届时,医院接入我局正在建设的市卫生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将能达到电子病历共享的愿景。
经过相关项目的建设,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基本可行的电子病历联网共享体系,随着国家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和对医疗信息化的投入,除已经进行试点建设的区县将在随后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建立区县级的数据交换平台,达到区域内数据共享,区域外数据交换的目的,建成一个延伸到全市各个区县的医疗信息交换、共享网络。

电子病历相关工作的开展以及共享是一项有利于患者、医疗机构、卫生行政机构的工作,同时也许需要领导机关、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我们要认清目前电子病历建设及共享的工作情况,抓住当前国家积极推进医疗信息化的有利时机,多方配合,力争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快建立起全市共享的电子病历系统。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重庆市卫生局
2013年7月3日
发布时间:
2013-07-04 15:42:50
监评信息: 【评定等次】良【监评员编号】1022【评定时间】2013-07-08 17:06:19
相关文章
 人民卫生人才网:2008年度六安市全省优秀乡
 乌兰察布国家卫生人才网:转发全国爱卫会关
 义乌医师考试网:有关义乌市卫生系列局区域
 安徽人民卫生人才网:安徽省卫生厅公布2012
 重庆卫生网:职称改革办公室关于开展2009年
 安吉县医药卫生人才网:关于转发卫生部做好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