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国卫生人才网
各省卫生人才网
浙江 重庆 河南 广东
河北 上海 北京 天津
山东 安徽 山西 江苏
湖北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四川 广西 贵州
陕西 兵团 甘肃 宁夏
辽宁 青海 新疆 西藏
吉林 黑龙江 海南 内蒙古
 医学全在线 > 中国卫生人才网 > 河北卫生人才网 > 正文
有关第二届国医大师推荐人选情况的公示
来源:河北省卫生厅 更新:2014/4/21 字体:

  经第二届“国医大师”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现将我省推荐的李士懋、姚希贤2位同志(按姓氏笔画排序)有关情况公示如下,公示期为2014年4月3日-10日。公示期间,有关问题可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局等有关部门反应。

  联系电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0311-87801660

       省卫生计生委 0311-85989704

       省中医药管理局 0311-85989760

                        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河北省卫生计生委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
                                 2014年4月3日

www.med126.com/rencai/士懋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李士懋,男,1936年7月生于山东黄县。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博士后导师,国家药品审评专家,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同年分配大庆石油总医院工作,1979年调河北中医学院任教。2008年被评为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52年。主要事迹如下:

  一、临床工作情况

  在病房工作12年,门诊工作40年,退休后门诊仍每周坚持3-4个半天,每次门诊量在60左右,外地病人占半数。以心脑血管病及疑难杂病为主,疗效较高,群众公认度和社会影响力较大。

  二、学术经验传承情况

  随诊者主要为国家高徒、优才,本校教师、学生等。在传承工作中,着重解决传什么、怎么传、怎么发扬三个问题。

  (一)传什么:1、传医德、师德。将所知的点滴都教给学生,治病不为经济利益所诱,摒除江湖习气,树立严肃的学者风范。2、建立中医平脉辨证思辨能力。

  (二)怎么传:在带教与讲授中,采取三步教学法:第一阶段为跟师诊治,大约一年,熟悉老师诊治的基本方法;第二阶段为独立诊治,学员写好病例后老师予以批改,指出对与错,讲明道理;第三阶段,采取《经方实验录》的方法,学员互为师傅,互改诊治方案,最后老师定,指出对错。学员每周进行一次集体病例讨论,从理论到实践,深入讨论。

  (三)如何发扬:一是传统的、符合中医固有规律的发扬。另一条是以现代科研手段研究中医。提出以证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如已立项的“汗法治疗寒凝证的临床研究”,符合中医固有规律,这就是传承基础上的发扬。

  (四)深入基层传承:本名医室在承德、易县、清河县、涉县建立了分站,到基层义诊、会诊、讲课。

  三、科研成果

  获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为第一主研人)

  获河北中医药学会著作一等奖一项

  获国家三、四批优秀传承导师奖二项

  主持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支撑计划课题各一项

  四、主要学术成就

  已出版学术著作12部:《脉学心悟》、《濒湖脉学解索》、《温病求索》、《相濡医集》、《冠心病中医辨治求真》、《中医临证一得集》、《汗法临证发微》、《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李士懋、田淑霄脉学心得》、《火郁发之》、《平脉辨证传承实录百例》、《平脉辨证经方时方案解》。发表学术论文114篇。

  (一)在《溯本求源平脉辨证》中提出“溯本求源,平脉辨证”的学术体系,具体化为六点: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胸有全局,以脉定证,虚实为纲,动态辨证,崇尚经方。

  (二)在脉学三书中,提出脉诊为四诊之首,在辨证中权重在50—90%;脉无假;脉以虚实为纲;诊脉要明于理而不拘于迹;脉象要素不逾七个方面:即脉位、脉体、脉幅、脉力、脉率、脉律、脉形。

  (三)在温病学三书中提出温病的本质是郁热;温病只有温热与湿热两类;温病传变只有气血传变;“在卫汗之可也”不是治法,而是测汗法;温病治疗大法为“透、清、滋”等。

  (四)在《汗法临证发微》中提出汗法不仅治表证,也用于里寒证。寒凝证的标准为脉痉、寒象、疼痛,脉痉占寒凝证权重80%;汗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八法皆可为汗法;汗透标准为正汗出,汗出未透的标准为脉痉;汗法治疗呼吸、循环、泌尿、消化等病,机理与西医相通,为中西结合提供依据。

  (五)在《火郁发之》中对火郁的概念、分类、病因病机、传变、临床特点、火郁证标准、涵盖范围、治则治法、方药等,尽皆论之,并附大量病例以证之。

  五、同行认可情况

  (一)《中国中医药报》全文连载《温病求索》、《脉学心悟》;(二)路志正“求知路上的一盏明灯”——评李士懋教授的《冠心病中医辨治求真》;(三)王永炎院士《相濡医集·序》;(四)李经纬《冠心病中医辨治求真·序》;(五)王振瑞《冠心病中医辨治求真·跋》;(六)曾多次应邀到北京、广州、上海、西安等地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训班”讲学;(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关于出版《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的证明函。

姚希贤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姚希贤,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教授、主任医师,1930年6月生,自幼家传中医,1955年7月参加工作,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近60年。1955年7月河北医学院本科毕业,大学学历。全国著名消化病专家、博士导师,原河北省消化病研究所所长、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河北省名中医,第二、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要事迹如下:

  姚希贤系中、西医兼长医学专家:①西医:中华医学会原消化学会常委,世界胃肠病学会委员,国际肝病研究协作中心学术委员。任胃肠病和肝病学杂志名誉主编,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副主编,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肝病、胃肠病学杂志高级顾问,中华消化、临床肝胆病等多家杂志编委;②中医:河北省十二大名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学会常务理事、顾问,荣获“全国百名优秀医生”、“中西医结合事业突出贡献”创业奖。

  祖传中医,多年刻苦攻读,从事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不遗余力。他认为:中医是中国独有的医学宝贵遗产。在学术思想上主张:①在学术发展和疾病诊治上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②在慢性肝病治疗上主张“瘀血证”立论。

  他具有中、西医两套过硬本领,致力于中医、西医兼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在消化病尤其是慢性肝、胃病诊疗研究等方面造诣颇深,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硕果累累:⑴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带出中医高徒、博士、硕士研究生46人;⑵承担“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姚希贤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正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组建传承工作室中;⑶鉴于西医对慢性肝炎(病)、肝纤维化以及慢性胃炎、萎www.med126.com/zhuyuan/缩性病变尚无有效疗法,以“瘀血证”立论①应用所研制的“益肝康”辨证加减,治疗大量患者。在消除肝细胞炎症、坏死,恢复肝细胞器等方面具有确切疗效,能降酶、恢复肝功能、有效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慢性胃炎萎缩性病变系一治疗难点,②研制出“胃忧康”,创用中药“灭HP四联疗法”:提高了HP根除率,使PU愈合质量明显提高,对慢性胃炎、胃萎缩性病变具有良好作用;⑷共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6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⑸出版《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基础与临床》两部专著;主编《临床消化病学》等书4部;⑹发表论文210余篇,10篇SCI收录;⑺提出“急性消化病”概念,“加强急性消化病的研究”在《中华消化杂志》专家论坛发表,著有《急性消化病学》。

  他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国内外学术会议,赴台湾在国际中医药研讨会作“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报告,并多次去欧洲、日本等国参与学术会议。接待美、日、印等国专家来研究所参观与学术交流。在中医、中西医结合国内外学术会多次作“中医治疗慢性肝病临证要诀”学术报告。为了提高临床科研和教学水平,领导全科创建了内科学重点学科,获省第一个国家临床博士授权点、创建省级消化病研究所,重点实验室。

  他在中医、西医与中西医结合上虽则有所成就,但并不固步自封,仍拼搏进取。他历任省政协六、七届常委,为优秀委员。创建河北省教育振兴促进会并任会长,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医务工作者经常体恤民情与病人痛苦,为帮助解决国计民生问题积极提出议案。“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是他的座右铭,他淡泊名利,济人危难的道德品质为人典范。

相关文章
 重庆医药卫生人才网:关于居民健康档案补助
 汕头人才网: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公开
 北仑区卫生人才网:有关考生自行打印2014年
 瑞安人才卫生网:关于上报2011年第三季度医
 嘉善人民卫生人才网:2013年度嘉善县游泳池
 蚌埠人才卫生网: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和先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