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医学三基
资讯
考试动态 基础知识 政策法规
三基分类
检验 影像 病理 传染 内科
护理 外科 超声 眼科 临床
妇产 药学 口腔 医院库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医学三基 > 药学 > 正文
2012年药学三基考试考点:传出神经的递质及受体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2/3/13 字体:

传出神经的递质及受体是三基三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传出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完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传递。传出神经的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在局部也起到递质作用)。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及受体

  当神经冲动达到神经末梢时,在突触部位从末梢释放出化学传递物,称为递质(transmitter)。通过递质作用于次一级神经元或效应器的受体(receptor),发生效应,从而完成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主要是在突触部位影响递质或受体而发挥作用。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1.递质学说的发展 1921年Loewi通过动物实验证明递质的存在。实验是用两个离体心进行,当刺激甲蛙心的迷走交感神经干以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时,甲蛙心受到抑制,这时将甲蛙心的灌注液注入乙蛙心,则乙蛙心也表现出抑制。这就说明甲蛙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必定释出一种抑制性物质,才能使乙蛙心也受到抑制。后来证明这种物质就是乙酰胆碱。此后相继发现神经节中的节前纤维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兴奋时,都能释放乙酰胆碱。本世纪四十年代,通过von Euler的工作证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神经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至此,传出神经系统的化学传递学说才臻完善。

  2.传出神经突触的超微结构突触中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细胞或次一级神经元间有一定的间隙,称突触间隙。传出神经末梢邻近间隙的细胞膜称为突触前膜;效应器或次一级神经元邻近间隙的细胞膜称为突触后膜。在运动神经与骨骼肌的接头(也称终板),这个间隙约为15~20nm;终板的突触后膜有许多皱褶,其中聚集着胆碱酯酶,能迅速水解已释放的乙酰胆碱。在神经末梢内靠近突触前膜处,聚集着很多直径为20~50nm的囊泡(vesicle),囊泡内含有大量递质乙酰胆碱。

  交感神经末梢分成许多细微的神经纤维,分布于平滑肌细胞之间。这些细微神经纤维都有稀疏串珠状的膨胀部分,称为膨体(varicosity)。膨体中含有线粒体和囊泡等亚细胞结构,一个膨体内囊泡的数目约在1000个左右。囊泡内含有高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内的囊泡有大小之分医学.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大囊泡在神经节细胞内形成,以每小时数mm的速度沿轴突向末梢运行;小囊泡主要在神经末梢形成。运行到末梢的还有合成去甲肾上腺素所必需的酶,如氨酸羟化酶、多巴脱羧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等,后者存在于囊泡内;前二者存在于胞质液中。

  二、传出神经相应受体有:

  1、胆碱受体: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胆碱受体分为两大类:M型胆碱受体和N型胆碱受体。

  2、肾上腺素受体:能与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相结合的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可分为α受体(又分为α1和α2型受体)和β受体(分为β1、β2、β3三种亚型)。α受体主要分布于血管平滑肌、瞳孔开大肌、心脏等。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脏、肾小球旁系细胞;β2受体主要分布于平滑肌、骨骼肌和肝脏。

  3、多巴胺受体:能与多巴胺受体结合的受体,简称DA受体。外周主要分布于,肾血管平滑肌和肠平滑肌上。

 

 

 

相关文章
 昆明延安医院
 医学三基考试临床三基考点解析
 医学三基考试:中医护理复习题(一)
 2012临床医学检验三基考试真题精选一
 河南省医学三基考试超声医学试题
 2013年护士“三基三严”培训内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