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医学三基
资讯
考试动态 基础知识 政策法规
三基分类
检验 影像 病理 传染 内科
护理 外科 超声 眼科 临床
妇产 药学 口腔 医院库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医学三基 > 医院库 > 正文
杭州市中医院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2/7/20 字体:

    一、医院历史及基本情况

    我院创建于1952年,原名广兴联合中医院,是华东地区最早建立的中医院之一。建院之初,医院设有内科、针灸科,开放病床10张,全院职工仅11人。1971年9月,医院正式更名为杭州市中医院。1979年1月,医院迁入武林门新址,新建病房楼,床位增加到200张,职工人数增加到近400人。1989年,医院成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浙江中医学院)的非隶属附属医院,承担和接收该校学生的见习、实习等教学任务。1994年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为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院,2004年和2011年两次通过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三级甲等中医院复评验收工作,2009年医院被列入全国“重点中医院”建设单位,同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首批全国100个“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和“中药饮片小包装”试点单位,承担全市的中医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以及干部保健、体检的任务,在杭州百姓和老干部中享有良好的口碑。

    医院门诊科室齐全,设有临床、医技科室40余个,开设病区31个,开放床位1000张。拥有核磁共振、螺旋CT、DSA等价值3亿余元的医疗设备。新的中药制剂中心将于2012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2011年完成门急诊206万人次,出院27000人次;完成住院床日358272天,床位使用率115%。医院目前总资产11亿元。医院的综合实力、主要指标在全国中医院中名列前茅,在全国中医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医院先后被授予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杭州市重点涉外参观单位、杭州市对外开放接收外国留学生进修单位、杭州市外国人专诊医院、浙江省台胞定点医院、杭州市外商投资定点医院、全国中医普法教育先进集体、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浙江省文明中医院、浙江省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浙江省绿色医院、杭州市文明单位、杭州市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三名”建设

    医院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坚持抓好名院、名科、名医的“三名”工程建设,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强化中医药特色建设,突出中医药临床疗效,在医疗质量、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中医药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医院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肾病学科)、卫生部中医临床重点专科2个(中医肾病科和中医妇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8个(肾病科、妇科、心血管科、骨伤科、推拿科、针灸科、脾胃病科、护理学(肾病方向))、国家三级实验室1个(病理生理肾病实验室),国家级重点研究室1个(肾病风湿证治研究室),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王永钧、俞尚德、何嘉琳),省级重点学科、专科7个(肾病学科、中医妇科学科、心血管科、骨伤科、推拿科、针灸科和肛肠科)、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中西医结合肾病学实验室),市级重点学科10个(肾病科、中医妇科、心血管科、推拿科、针灸科、骨伤科、内分泌科、肿瘤科、脾胃病科、乳腺外科)。中医肾病学科“IgA肾病的中医药诊治研究”列入全省中医药重大疾病科技创新平台。

    肾病科现开放床位150张, 2011年门诊达8万多人次,出院3000多人次,区域外病人比例达60%以上,已经成为国内中医院规模最大的肾病治疗中心之一,也是“十一五”国家重点专科肾病专业协作组组长单位。王永钧课题组“IgA肾病中医证候学研究”课题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也是市属医院目前获得的科研类别的最高奖项。王永钧主任医师2011年11月参加第44届“美国肾脏病年会”,这是世界级顶级西医医学大会,作为唯一一名中医在现场做了专题报告。

    妇科是医院最早建有的科室之一,两位奠基人是已故国家级名中医、何氏妇科传人何子淮、何少山先生。现开放床位60张,2011年门诊达20万人次,出院近2000人次,其中接受中医保胎治疗的患者占69.5%,接受不孕治疗的患者占18.3%。在运用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反复自然流产、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慢性盆腔炎等疾病上疗效显著,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病人。院内制剂安胎合剂、涤净洗剂、妇外IV号等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药饮片占药品比例大于60%。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做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工作,做好中青年业务骨干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目前我院拥有各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60余名。王永钧、俞尚德、何嘉琳三位名老中医先后被列入国家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医院已专门为其配备学术传承团队,设立传承工作室。老年病科、妇科两名业务骨干以优异成绩入选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对象,分别拜国医大师为师。编辑出版杭州首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集《杭州市名中医学术经验集》。选送数十人前往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修、培训。目前拥有高级职称200余人,国家、省、市级名中医30余人,博导、硕导40余人,博士、硕士200余人,浙江省“151”人才培养对象和杭州市“131”培养人员共计44人。

    近五年,医院共列入各级各类计划项目21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其中科技部支撑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17项(省科技厅重大项目1项、面上项目7项,省自然基金项目6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3项)、厅市级项目116项、市局级项目81项,纵向科技经费达2000余万元。获得各级各类科技进步奖、成果奖、专利97项次,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厅级科技创新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6项、市级科技创新奖21项、国家专利3项。

    三、中医特色浓厚,西医实力不俗

    1、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医院积极利用中医药文化的元素,对现有的建筑立面、诊疗场所、内部装饰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置,融入中医的养生观和整体观,在门诊走廊、候诊区、住院部走廊、中药候药区宣传中医药知识,扩大百姓对中医的认知度。在广场上树立“仁和精诚”大型景观石和“中医颂”大型石碑,在5号楼建筑外立面展示我院学术流派渊源大型墙绘。

    2、积极运用传统中医疗法及适宜中医治疗、保健技术,如贴敷疗法、中药涂擦、中药薰蒸、骨折夹板外固定、穴位贴敷治疗、隔物灸法、拔罐疗法、推拿治疗、手法复位、中药皮肤护理、中药气疗、功能康复以及冬病夏治、冬令膏方、中药药膳等,深受患者欢迎。

    3、“治未病”及健康管理实践卓有成效。以广兴堂国医馆为平台,积极开展中医 “治未病”和健康管理工作:编印中医“治未病”健康教育辅导手册,赠送社区百姓,建立了“中医健康生活指导管理分析系统”,已在杭州十余个社区推广应用,构建了适合本地区居民的“个体化中医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方案”。积极推动中医药“治未病”理论的普及和推广,将中医药服务人群从病人拓展到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开展中医体质辨识项目,并定期在广兴堂举办中医“治未病”专题讲座,向市民介绍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开设广兴堂•三台山庄国际养生中心,开展经络调理、特色足浴(含足诊)、针灸、拔火罐、刮痧、走罐等各类中医预防养生保健服务项目。每年向市民推介富有中医特色的“冬病夏治”和“冬令膏方”等传统诊疗和养生方法。在“治未病”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平台的构建及“治未病”三进工程(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推进,与社区百姓的良好对接、服务百姓,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群进行“治未病”干预和研发健康保健产品等“治未病”的实践探索经验和成果在全国处于引领、示范的地位。

    4、努力建设“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产、学、研基地。在医院现有管理、中医药业务专家中选拔人才,组建“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专家团队,承担“治未病”实施及教学、科研工作;在院内外增多点“治未病及健康管理”场地(包括教室);积极申报高层次课题,如国家社科基金,推进“治未病”科研工作;积极申报及举办以省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为平台的省级以上继续教育培训班,推广相关知识;整合、研发系列健康保健产品,推进“治未病”及健康产业化。

    5、全面发展,提升综合诊治水平。熟练开展各类外科手术,如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卵巢肿瘤全切术、多脏器衰竭的抢救、复合外伤的抢救、全腔镜下肺切除术及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术等;开展各类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肠镜、胃镜下微创诊术、椎间盘微创手术、DSA下冠脉手术及各类心脏起搏术等;以差异化为抓手,推进乳腺外科、蛇伤专科建设。医院目前是杭州市“120”急救中心分中心。

    四、加快新院区建设,推动医院二次创业

    为推动医院二次创业,根据市委、市政府“一手抓就地修缮,一手抓异地改造”的要求,在现院区打造功能齐全、硬件一流、品味高雅的园林式医院。在杭州城东北方向丁桥地块建造新院区,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和“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标准,打造一家既有现代医学技术水平,又有传统医学优势的大型综合性中医院。
杭州市中医院

相关文章
 2012年检验科临检专业三基考核试题
 临床检验三基考点:脑脊液蛋白电泳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妇产科学三基考点:妊娠剧吐临床表现
 医学三基考试妇产科专业辅导资料
 医学三基三严试题3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