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流产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abortion
拚音 LIUCHAN
别名 中医: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堕胎,小产,胎死不下,暗产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妊娠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妊娠在28周以前终止,胚胎或胎儿由子宫腔排出者,称为流产。当胚胎或胎儿尚无独立生存能力,未使用任何人工方法而因某种原因自动脱离母体排出者,属自然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以前的,称早期流产;发生在12周以后的,为晚期流产。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流产的原因众多,可概括为: (1)遗传因素:基因异常为自然流产的最常见原因,早期流产时染色体异常者占50%—60 %。染色体异常可表现为数目异常(如单体、三体、多倍体)及结构异常(如断裂、缺失、易位、倒位)。染色体异常的胚胎多数被自然淘汰而流产,极少数发育成畸形胎儿,甚至出生后存活。 (2)外界因素:化学物质(如铜、有机汞、、DDT、烟雾)、物理因素(如放射性物质、噪音)可直接作用于胚胎、胎儿或通过胎盘间接损害胚胎、胎儿。 (3)母体因素:①全身性疾患加急性传染病时,高热可引起子宫收缩,细菌毒素或病毒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危害胎儿。②严重贫血或营养不良时,可致胎儿缺氧、影响胎儿生长发育。③生殖器官疾患,如各种类型的子宫畸形、子宫发育不良、宫腔粘连、粘膜下子宫肌瘤,可影响胎盘的形成与功能;子宫颈闭锁不全或深撕裂时,因不能承受宫腔内压,易致胎膜破裂而发生晚期流产,④内分泌失调,如卵巢黄体功能不足,致使蜕膜发育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影响胚胎发育。 (4)免疫因素:孕期中母体免疫抑制因子(如封闭抗体)产生不足,母儿双方免疫不适应,以致胎儿遭受免疫排斥而流产。 (5)血型不合:母儿血型不合可使胎儿发生免疫性溶血而死亡,常致晚期流产。 (6)父方因素:如菌精症,可干扰孕卵着床,感染胚胎而导致流产。
中医病因 本病的形成与房劳多产、过食辛辣、跌扑损伤、禀赋虚弱、饮食不节等因素致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以及脾虚气血生化不足,胎失所养;跌扑损伤,直伤冲任、胎元等因素关系密切。
季节
地区
人群 流产好发于年龄较大的妇女,35~44岁者占31%。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胎均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疾病。放在胎漏、胎动不安的论治中,应注意观察腰腹疼痛的轻重程度,阴道下血之多寡,首先应辨识阴道流血的量、色质等症象。若阴道下血量少,色淡红,质稀者多为虚证;若血色鲜红,或深红多为热伤胎元之候;若漏下不止,血色暗黑又多系疾病伤胎之象。同时结合伴见病状及舌脉之象综合分析,方能准确地辨识疾病之病位病性。
1.肾虚
主证:孕期阴道下血或少或多,色淡暗,腰酸腹坠痛,或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甚至失禁,或曾屡次堕胎,舌淡苔白,脉沉滑尺弱。
分析:肾虚胎失所系,故有阴道下血,腰酸腹坠;肾虚,髓海不足,脑失所养故头晕耳鸣;肾虚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甚则失禁;舌脉为肾虚之候。
2.气血虚
主证:孕期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或腰腹胀痛,或坠胀,伴神疲肢倦,面色不华,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
分析:气血虚弱,胎失所养,故阴道下血;胎动欲堕故腰腹胀痛;气血虚弱,身心失养故神疲肢倦,心悸气短;不能上容于面,故面色不华,舌脉为气血虚弱之象。
3.血热
主证:孕期阴道下血色鲜红,或腰腹坠胀作痛,伴心烦不安,手心烦热,口干咽燥,或有潮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或弦滑。
分析: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阴道下血色鲜红;胎动欲坠故腰酸腹胀坠痛;热扰心神故心烦不安;热伤阴津,故五心烦热,或潮热,口干咽燥、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脉为热伏冲任之象。
4.跌扑损伤
主证:孕期受外伤,腰酸腹胀坠,或阴道下血,脉滑无力。
分析:跌扑闪挫或劳力过度直伤冲任,气血胎气受损及肾,胎失所系,胎动欲堕故见腰酸腹胀坠,阴道下血,脉滑无力。
西医诊断标准 流产诊断标准:
1. 先兆流产:生育年龄妇女妊娠后(28周以前)阴道少量出血,下腹轻微疼痛;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显示胎动、胎心。
2.难免流产:妊娠后,阴道出血超过月经量,下腹痛加剧;子宫与孕周相符或稍小,子宫颈口已开大;尿妊娠试验阳性或阴性。
3.不全流产:阴道少量持续或大量出血,下腹痛减轻,有部分组织排出;子宫较孕周为小,子宫颈口扩张或有组织堵塞;妊娠试验阳性或阴性。
4.完全流产:阴道出血少或无,腹痛消失,组织全部排出;子宫稍大或正常,子宫颈口闭;妊娠试验阴性。
5.稽留流产:有类似先兆流产史,胚胎已死2月以上未排出;子宫小于孕周,宫颈口未扩张;妊娠试验阴性;B超无胎心胎动。
6.习惯性流产:有连续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史。
7.感染性流产:流产或感染同时存在,即流产伴急性盆腔炎表现。

西医诊断依据 1.先兆流产:阴道少量流血,少于月经量,伴有轻度腰酸腹痛。妇科检查:宫口未开,羊膜未破,子宫大小符合孕月。 2.难免流产: 阴道出血量超过正常月经量,下腹痛加剧。妇科检查:宫口开大,有时可见胎囊堵于宫口或羊水流出,继续妊娠已不可能。 3.不全流产:在难免流产的基础上胎儿已排出,部分或全部胎盘尚潴留在宫腔内,使子宫不能很好的收缩,可发生各种程度不等的出血。妇科检查;宫口开大,可有胎盘组织堵于宫口。 4. 完全流产:在先兆流产与难免流产的基础上,胎儿胎盘完全排出于子宫外,腹痛消失,阴道出血短期内减少或停止,宫口闭合,子宫很快缩复正常。 5.过期流产:指胚胎死于宫内8周以上未能排出者。妇科检查:子宫小于孕月,妊娠试验阴性。 6. 习惯性流产: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 7.感染流产:在流产过程中引起宫腔感染。胎儿及胎盘等排出后的感染为产后感染。腹痛,阴道血色暗黑、有异味,体温升高达 38℃以上。妇科检查:盆腔、宫体、附件部位有压痛,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
发病 本病多起病急,病人常就诊于急诊室。
病史
症状
体征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停经一段时间后,出现阴道流血和阵发性下腹痛,早孕反应可有可无。早期流产时,绒毛与子宫底蜕膜的联系尚不牢固,常先有阴道出血,然后出现腹痛。出血由于绒毛和蜕膜分离,血窦开放引起,而腹痛由于宫腔积血刺激子宫收缩所致;晚期流产时,胎盘已完全形成,往往先有腹痛,尔后阴道流血。流产有其发展过程,根据就诊时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可作出相应诊断。
(1)先兆流产(threatenedabortion):凡生育年龄妇女,停经后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伴有轻微腹痛、腰酸及下坠感,检查宫颈口闭,子宫增大与停经周数符合,妊娠试验阳性。
(2)难免流产(inevitableabortion):一般多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此时腹痛逐渐加剧或阴道流血增多,或有阴道流水,检查宫颈口己扩张,有组织物堵塞或有水流出,或见胎膜囊膨出,子宫与停经周数符合或较小。
(3)不全流产(incompleteabortion):一般多从难免流产发展而来。此时部分胎盘组织已排出,或胎儿已排出,胎盘尚在子宫腔内,致使子宫不能很好收缩而阴道出血持续不止,甚至引起休克
(4)完全流产(completeabortion):胚胎或胎儿、胎盘已完全排出,此时,阴道流血逐渐减少,腹痛消失,检查子宫颈口多已关闭而子宫缩小。
此外,流产尚有两种特殊情况:
(1)稽留流产(missedabortion):指胚胎或胎儿宫内死亡2个月后仍未自然排出。妊娠诊断肯定,曾有先兆流产症状或无,之后妊娠反应消失,妊娠试验转为阴性,子宫不再长大或反而缩小,无胎动,检查子宫较停经月份小2个月以上,质地不软,子宫颈口闭。
(2)习惯性流产(habitual abortion):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参见“习惯性流产”条)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首先本病的各种流产类型之间应当互相鉴别、其症状、体征,已如前述,此不余赘。
2.异位妊娠:宫内妊娠的流产应与异位妊娠鉴别,二者均有妊娠反应,阴道流血及腹痛,但异位妊娠破裂,起病即出现一侧下腹剧烈、撕裂样的疼痛,阴道出血量少、点滴状色暗,常伴有与阴道出血量不成比例的失血性休克。宫颈举痛,摆痛,后穹窿饱满,亦有触痛,子宫稍大或正常,宫旁或子宫直肠窝有时可触及软性包块,触痛明显,尿妊娠试验阳性或阴性;子宫内膜有蜕膜样变但无绒毛。B超提示子宫稍大,宫腔内弥散分市的杂乱光点反射,但无妊娠囊环,腹腔有内出血时,脐周或脐上可见肠管回声反射。
3.妊娠合并子宫颈糜烂或息肉出血;本病应与先兆流产作鉴别,二者均伴有阴道少量出血,但本病血色较鲜红,不伴有腹痛。妇科检查见宫颈有糜烂或息肉,并于该处有活动性出血,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B超查子宫壁与胎膜间不存在无回声区。
4.功能性子宫出血:无排卵性子宫出血的部分患者有闭经史,但闭经后无妊娠反应、阴道流血量多于先兆流产。出血期一般下腹疼痛症状不明显。检查子宫大小正常,或稍大,尿妊娠试验阴性。B超查,无妊娠子宫特点,患者基础体温呈单项型,若在出血前1~2天行诊断性刮宫,内膜多呈增生期病理改变。
5.子宫肌瘤:当子宫肌瘤发生玻璃样变或囊性变时,子宫变软,需与妊娠子宫鉴别。子宫肌瘤的好发年龄为40~50岁,无闭经史,常有月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史。当出现囊性变时,虽质地变软,但肌瘤软硬感觉不一致。妊娠试验阴性,B超显示肿物与子宫不可分。肿块轮廓多不规则,呈结节状。
6.绒毛膜癌:本病与各种流产的共同点在于两者均为生育年龄妇女,有阴道出血及子宫增大的病史。但绒毛膜癌多继发于葡萄胎、足月产、流产、或异位妊娠后,并有转移灶出现。如阴道转移灶破溃可出现阴道出血;肺转移时可有喀血、胸痛、憋气等;脑转移时可出现头痛呕吐抽搐、偏瘫等。妇科检查:子宫增大,柔软,形状不规则,或可触及双侧卵巢黄素化囊肿;阴道转移时可见紫兰色结节,病理检查见滋养层细胞高度增生,无绒毛结构。
中医类证鉴别 1.堕胎:为妊娠12周以前流产,一般胎儿尚未成形,妊娠试验阳性或阴性。
2.早产:为妊娠已足28周但不满37周而胎儿自官腔娩出,胎儿已成形,可以成活,其分娩过程基本和正常分娩相同。
疗效评定标准 流产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
(1)先兆流产:①症状消失,妊娠继续。②妊娠试验阳性,超声检查胎心存在。
(2)难免、不全流产及过期流产:①胚胎组织全部排出或滞留的胚胎组织全部排出。②症状消失。
(3)习惯性流产:本次妊娠能继续。
(4)感染性流产:①胚胎组织排空。②症状及体征消失。③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
2.无效
(1)先兆流产:①症状不减,妊娠中断。②妊娠试验由阳性转阴性,超声检查无胎心。
(2)习惯性流产:本次妊娠仍未成功。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流产的治疗主要是根据流产的形式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法。
1.先兆流产
先兆流产的治疗目的是尽可能的使妊娠继续,一般应做如下处理:
(1)一般处理:解除思想顾虑,卧床休息,足够营养,避免引起子宫收缩的刺激因素,如性交、便秘、腹泻,重复的阴道检查。
(2)药物治疗:可用安宫黄体酮2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天;鲁米那0.03日3次口服;维生素E30~50mg,日3次口服。
2.难免流产:当诊断确立后,应立即或尽早使胚胎、胎盘组织完全排出、早作刮宫,仔细检查刮出物是否完全,促进子宫收缩,避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3.不全流产:诊断确立后立即行刮宫术,必要时补液、输血,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刮出物需送病理检查。
4.完全流产:一般不需特殊处理,注意抗感染帮助产后调护及善后处理。
5.过期流产:原则是尽早排空子宫,注意检查凝血功能。对子宫小于3个月者直接行钳刮术,术前备血,术时注射宫缩剂,减少出血。若子宫大于孕3个月时,可采用人工引产术,待胎儿、胎盘排出后,必要时行清宫术。如果病人凝血功能异常,则可静脉注射纤维蛋白原,静脉注射肝素,或输新鲜血等,待凝血功能改善后行引产或刮宫。
6. 习惯性流产
(1)夫妇双方中有染色体异常者,最好以后采取避孕措施,避免妊娠,一旦妊娠,应进行超声诊断,或羊水检查。发现异常即终止妊娠。
(2)一旦确诊妊娠,应积极保胎,而且治疗期必须超过以往发生流产的孕月。
(3)黄体功能不足者,应尽早应用黄体酮预防治疗。
(4)子宫畸形者,应在未孕前先行矫治手术,术后避孕一年。
(5)宫颈内四松弛者,应在未孕前作宫颈内口松弛修补术。若已妊娠则最好在孕12-20周行子宫内口缝扎术,术后定期随访,预产期前提早入院待产,孕足月时有临产先兆,或拟做剖宫产时拆除缝线。若缝合后有流产征象,治疗失败,应及时拆除缝线,以免造成宫颈严重撕裂。
7. 感染性流产:如果流血不多,可先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行刮宫。如果流血量多,或抗生素未能控制感染者,则可一方面静脉给抗生素。一方面用卵圆钳将宫腔内容物钳出,尽量控制出血,不宜用刮匙搔刮宫壁,以免感染扩散,术后联合尽量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若子宫严重感染,不易用药物控制者,必要时可考虑切除子宫。
防治要点:先兆流产阶段应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可口服维生素E30—50mg/d、酌情应用镇静药物。黄体功能不全者,可短期肌注黄体酮20mg/d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20001U/d。 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可口服甲状腺素0.03—0.06g/d。治疗期间应作绒毛膜促性腺激索连续测定、B型超声检查以监护胚胎或胎儿情况。可确诊为难免流产或不完全流产,应及早采取措施终止妊娠,以免大量失血和继发感染。完全流产,无需特殊处理,但若未见排出物,或虽见排出物不能肯定是否已完全排出时应尽早清理宫腔以保证流产完全。胎死宫内日久后,由于胎盘释放促凝物质进入母血循环可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此,应及时诊断,及早清除妊娠物。
中医治疗 本病以虚为主,与肾肝脾的关系尤为密切,即便属于外伤或中毒等为患,亦因体质素虚有关,故治疗上以补肾固冲、补气养血为主。胎漏、胎动不安的治疗以安胎为主,根据病因不同,分别治以固肾、补脾、养血清热等大法。 “虚则补之”是滑胎病证的治疗原则,具体实施治疗时须注意孕前的调护与孕后的保胎治疗相结合。一般多主张,一旦确诊妊娠即开始服药,直至超过既往滑胎月份又未见胎漏,胎动不安征象,方可减少服药次数或停药观察。一旦坠胎小产,其当务之急在于尽快排出离胞尚未坠下的胎块,也即去胎益母,否则会致母体不健,变生它证。产后应视母体情况,酌服益气化瘀之剂而调之,注意小产重于大产,需“十倍将养于正产”。
一、辨证选方
(一)胎漏、胎动不安
1.肾虚
治法:固肾安胎佐以益气。
方药:寿胎丸加味。菟丝子30g,桑寄生15g,续断10g;阿胶15g(烊化),党参20g,白术15g。若小便失禁者加益智仁覆盆子
2.气血虚弱
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人参15g,杜仲15g,白芍10g,白术20g,陈皮10g,炙甘草10g,熟地10g,黄芪 20g,阿胶10g。
3.血热
治法:滋阴清热,养血安胎。
方药:保阴煎加味:生地20g,熟地15g,黄芩15g,黄柏15g,山药20g,续断10g,白芍15g,炙甘草10g,苎麻根15g。若下血较多者加阿胶、旱莲草;腰酸重者加菟丝子、桑寄生固肾安胎。
4.跌扑损伤
治法:补气养血安胎。
方药:圣愈汤加减:当归10g,白芍20g,熟地15g,党参10g,黄芪20g,菟丝子30g,续断15g。若下血多者去当归,加艾叶炭、阿胶。
(二)堕胎小产
治法:活血逐瘀,养血止血。
方药:加参生化汤加味:红参20g,当归15g,川芎15g,仁15g,炮20g,牛膝15g,红花20g,车前子10g,甘草10g。若伴见发热腹痛加益母草、败草、红藤、蒲公英丹皮薏苡仁。
(三)滑胎
治法:补肾益脾调冲任。
方药:补肾固冲丸加味;菟丝子240g,续断90g,巴戟90g,当归90g,熟地150g,鹿角霜90g,枸杞子90g,阿胶120g,党参120g,白术90g,大枣50枚,砂仁15g。蜜为丸,宜在孕前服用,1日3次,每次6g,经期停用。伴夜寐多梦、手足心热者可用两地汤治疗。阿胶15g,白芍50g。麦冬20g,生地20g,地骨皮20g,玄参20g。
二、专方验方
1.用苎根50g,洗净,入生姜5片,治跌扑所致胎动不安,腹痛、腹满者。
2.带壳鸡蛋3个同野苎根400g,煮熟食蛋即可,疗胎动不安。
3.保元安胎饮:鲜30g,红糖30g,黄芪15g,焦白术15g,熟地15g,杜仲15g,阿胶15g,川断15g,桑寄生20g,当归12g,砂仁5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口服、一般3剂见效,最多9剂获愈。主治胎动不安、胎漏。
4.习惯性流产患者,在流产先兆出现时,取鲜枸杞根半斤,面淡无华,精神不振加红参、黄芪、当归与老母鸡一只(去内脏)用文火共炖3小时,汤与鸡肉分三次服完,连用2~3次。
5.扁三豆饮:绿豆农12g,穞豆衣12g,赤小豆12g,银花9g,生甘草45g。偏阴虚血热者孕后可眼。主治滑胎。
三、其它疗法
1、敷脐法:阿胶10g,艾叶10g。先将阿胶烊化,再把艾叶焙干研末,然后将艾叶末倒阿胶液调和均匀,制成糊状备用、取药糊直接涂敷于患妇脐中神阙穴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再以热水袋置脐上药面熨之,每天1~2次。具有温经养血安胎之功效;主治气血虚弱型胎漏,胎动不安。
1. 敷贴法:蓖麻仁12粒,揭烂,贴在孕妇额上,主治孕妇胎动不安。
3.点穴法:取隐白、复溜、太渊、膻中、百会、章门,各穴平揉、压放各100次,都用补法、第一胎者,点穴3、5次即消除症状。如果习惯性流产,就要继续点穴保胎,每周可点穴2~3次,没有任何感觉时,每周可点1次。到6个月,停止点穴。本法具有止血补肾,固气上举作用,适用于胎漏、胎动不安。
中药 1.保胎丸:具有补气养血之功效;主治脾肾不足,气血虚弱之胎漏、胎动不安、滑胎。每次1丸,1日2次口服。
2.安胎丸,具有补血益气,清热安胎作用。主治气血虚胎动不安。脾虚有湿,便溏者慎用。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空腹温开水送下。
3.孕妇金花丸:具有清热安胎作用。适用于血热胎动不安,或感染性流产。每次6g,1日2次口服。
4.千金保孕丸;具有养血固肾,止血安胎功效,主治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妊娠腹痛。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空腹温开水送服、禁生冷油腻,忌房室。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准确地统计流产的发病率目前尚无法办到,在已经确认的妊娠者中流产发生率占15~20%。而有时流产被误认为是月经过多、或月经过期而未加注意。在早期流产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频率较高,因而医生对先兆流产患者持保胎疗法的态度日趋淡漠。但是综合国内报道:以中药补肾为主治疗先兆流产的案例,有效率为91~99%,而且尚未发现保胎成功的婴儿发育异常或畸形。对习惯性流产,其染色体异常以中药补肾可获得疗效。因此对先兆流产、特别是切盼胎儿的患者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也为适宜。一、中药为主、西药为辅治疗先兆流产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据四诊合参、辩证分析,分别治以补肾固冲、补气养血、清热安胎之法,采用中药煎剂,每日2~3次口服,多可达到安胎目的。若中药服后一周内仍漏血不止,或腹胀痛不易控制者,可酌加黄体酮10~20mg,日一次肌注。能够起到促进蜕膜生长,并抑制子宫收缩的作用。血止3~5天后停药;可每口配合口服维生素E,每次15mg 1日3次。有利于孕卵发育。二、刮宫术后的中药调理对于确诊为难免流产,不全流产、过期流产病的处理原则,应尽快帮助患者排除宫腔内容物一实行刮宫术。术后病人体质比较虚弱,容易感受邪气而生瘀。因此对于产后多虚多瘀的病理机制,应治以补气养血祛瘀生新之法,可选用加参生化汤,1日3次水煎口服,有利于调整恢复脏腑功能,促进子宫复旧。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活血化痰汤(《便览》卷三。)
 楝实散(《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转贴《黄帝内经》脏腑概念混乱之补说 大家
 中医博客病历的写法要做到“三满意”
 肌肉性痛疼
 代兒求診:四歲小兒發燒,有汗,流鼻涕,喉嚨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