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 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 2.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 3.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4.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1. 是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
2. 是由细菌感染直接引起的主要累及肾盂和肾间质的化脓性炎症。
3. 是发生自近端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
4. 是移行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四、问答题
1. 简述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
2. 简述肾盂肾炎的病因何发病机制。
3. 简述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4. 简述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5. 简述肾细胞癌的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6. 简述膀胱癌的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7. 比较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的异同。
1. 答案要点:肾小球肾炎多为免疫复合物沉积性变态反应引起,少数有抗肾小球细胞抗体和细胞免疫异常引起。在其发生过程中,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的沉积是关键,包括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和原位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引起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抗原为非肾小球性。原位免疫复合物的抗原包括肾小球的固有成分和植入性抗原。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导致补体的激活、炎细胞浸润、炎症介质释放,肾小球固有细胞激活、增生、分泌炎性介质,使肾小球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2. 答案要点:肾盂肾炎是由细菌直接感染引起的肾盂粘膜和肾间质的化脓性炎症,致病菌很多,以大肠杆菌最常见。感染途径有两条:①上行性感染,是主要途径,细菌经尿道入膀胱,再经输尿管上行到肾盂,引起肾盂及肾间质炎症。抵抗力下降和尿路阻塞是发病的重要条件。②下行性感染,细菌由体内感染灶侵入血流,进入肾脏,引起肾盂肾炎。
3. 答案要点:该病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镜下,肾小球肿大,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增生,毛细血管腔狭窄,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渗出。免疫荧光检查,IgG和C3呈颗粒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电镜检查,基底膜和上皮细胞间可见驼峰状电子致密沉积物。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少尿、水肿、高血压)。
4. 答案要点:该病的病理学特点是肾小球内大量新月体形成,新体是由于从毛细血管内渗出的红细胞和纤维素刺激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大量增生而形成的。免疫荧光检查,IgG和C3沉积,少数可见IgG和C3沿毛细血管壁呈线状沉积。电镜检查,基底膜不规则增厚,可见裂孔和缺损。临床表现为血尿、少尿、尿、氮质血症、高血压。
5. 答案要点:肾细胞癌多发生在肾脏两极,上极多见。肿瘤多呈圆形结节,界清,淡黄色,常有出血坏死。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大,圆形或多边形,浆空,胞浆也可呈红染颗粒状,可形成乳头或腺样排列。肿瘤内血管丰富。肿瘤可直接侵犯肾上腺和肾周组织。半数引起血道转移,最常转移到肺。经淋巴到转移到肾门、主动脉旁淋巴结。
6. 答案要点:膀胱癌多发生于膀胱三角区和侧壁输尿管口。单发,或多发,菜花状或息肉状,少数呈扁平斑块状。绝大多数为移行细胞癌,少数为腺癌、鳞癌、小细胞癌。移行细胞癌分三级:级别越高分化越差。主要通过淋巴道转移到局部、子宫旁、髂动脉旁和主动脉旁淋巴结。晚期可发生血道转移。
7. 答案要点: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区别
|
肾小球肾炎 |
肾盂肾炎 |
炎症性质 |
变态反应性 |
化脓性 |
病因 |
多种抗原 |
细菌 |
发病机制 |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 |
上行性感染为主 下行性感染 |
病变特点 |
弥漫性肾小球损伤 双肾同时受累 |
肾盂肾间质化脓性炎 双肾不对称性病变 |
临床表现 |
急性肾炎综合征 慢性肾炎综合征 |
高热、寒战、腰痛 脓尿、蛋白尿、菌尿、血尿 |
结局 |
治愈 转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终致肾衰 |
治愈 转为慢性肾盂肾炎,终致肾衰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