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 名词解释
1. 淤血 (congestion) 2. 心力衰竭细胞(heart failure cell) 3. 槟榔肝(nutmeg liver) 4. 血肿(hematoma) 5. 血栓形成(thrombosis) 6. 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 7. 再通(recanalization) 8. 栓塞(embolism) 9. 交叉性栓塞(crossed embolism) 10. 气体栓塞(gas embolism) 11. 梗死(infarction) 12. 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13. 血栓(thrombus) 14. 白色血栓(pale thrombus) 15. 附壁血栓(mural thrombus) 16. 静脉石(phlebolith) 17.逆行性栓塞(retrograde embolism) 18. 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 19. 贫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
1. 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称为淤血。
2. 肺淤血时,肺泡腔中的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并将血红蛋白分解形成含铁血黄素,沉积于胞质中,这种细胞即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3. 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发生淤血呈暗红色,小叶外围肝细胞因缺氧发生脂肪变呈黄色,在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图纹,形似槟榔而称之。
4. 组织中出血量较多,在局部形成肿块即为之。
5. 活体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集和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6. 即血栓体部,由血小板小梁及粘附其上的白细胞、纤维蛋白网架及其网络的红细胞构成,呈灰白与褐色相间的条纹状结构。
7. 血栓机化过程中,血栓逐渐干燥收缩,其内部或与血管壁间形成许多裂隙,以后新生的血管内皮覆盖其表面,形成迷路状的通道,从而使已被阻塞的血管部分血流得以恢复。
8. 血液循环中的异物随血流运行,阻塞远处较小血管的过程。
9. 指来自静脉系统的栓子,经房(室)间隔缺损到达左心,进入动脉系统引起栓塞。
10. 大量气体进入血液循环或溶解于血液中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使血管发生阻塞。
11. 因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12. 组织结构疏松且侧支血管丰富的脏器,单纯动脉阻赛一般不引起梗死,往往静脉淤血而有效侧支循环不能建立时才会发生,此时梗死区有明显的出血,呈红色,称为出血性梗死。
13. 在血栓形成过程所形成的固体质块。
14. 即血栓头部,由血小板构成,呈灰白色。
15. 发生在心腔和动脉瘤内或粘附于血管内膜但尚未完全阻塞管腔的血栓。
16. 干缩的静脉血栓发生钙盐沉积而形成的坚硬质块。
17. 栓子由较大静脉逆行至较小静脉引起的栓塞。
18. 当气压骤减时,溶于血液和组织液中的氧、二氧化碳和氮迅速游离,形成气泡,其中氧和二氧化碳易再溶于体液中,氮气泡溶解迟缓而继续存在,随血流阻塞血管引起栓塞。
19. 组织结构较致密的脏器发生动脉阻塞时,因侧支血管细而小,梗死形成时从侧支血管进入坏死组织的血量少,梗死区呈灰白色,称为贫血性梗死。
四、问答题
1. 何谓淤血?简述引起淤血的原因。
2. 试述肺淤血的原因和病理形态改变。
3. 试述血栓形成的过程和结局。
4. 什么是栓塞?试述栓塞的类型及其后果。
5. 何谓梗死?讨论引起梗死的原因和形成条件。
6. 试述淤血的病变特点和后果。
7. 简述慢性肝淤血的病变特点。
8. 试讨论血栓形成、栓子、栓塞、梗死的异同和相互关系。
9. 比较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的异同。
1. 淤血概念如前,其原因主要有:①静脉受压后管腔变窄或闭塞,血液回流受阻;②静脉被血栓或瘤栓阻塞;③心衰时血液滞留于心腔,压力增高,阻塞静脉回流。
2. 心衰时左心腔压力升高,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发生肺淤血。肺淤血时肺饱满肿胀、重量增加、胸膜光亮、色泽暗红。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和小静脉高度扩张淤血,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红细胞和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并分解红细胞,产生含铁血黄素沉积于胞质而形成典型的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时,因缺氧刺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网状纤维胶原化,肺质地变硬,加之大量含铁血黄素的沉积,形成肺褐色硬化。
3. 血栓形成从心血管内膜表面血小板的粘集堆积开始,经历一个血栓头部、体部、尾部逐渐形成的过程。内膜处涡流→血小板黏着、堆积、增大→形成血栓头部→再次形成涡流→血小板析出、粘集→形成血小板小梁→表面粘附白细胞,小梁间血流停滞、凝固→形成纤维蛋白网→网络红细胞→形成血栓体部→阻塞血管腔→血流停滞→形成血栓尾部。血栓的结局:溶解吸收;机化(再通);钙化(静脉石或动脉石)。
4. 栓塞概念如前。可分为血栓、气体、羊水、脂肪和其他栓塞。后果:出血性或贫血性梗死、减压病等,严重者可致呼吸困难、紫绀、休克或猝死。
5. 概念如前,原因主要有:①血栓形成;②动脉栓塞;③动脉痉挛;④血管受压闭塞。是否造成梗死取决于:①供血血管的类型;②血流阻断发生的速度;③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④血含氧量。
6. 淤血时器官肿胀,呈暗紫红色,包膜紧张,重量增加,切面湿润多血。全身淤血时,皮肤粘膜发绀,局部温度降低。镜下见淤血组织内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水肿。淤血的后果:①于疏松组织,引起淤血性水肿,甚至淤血性出血;②于实质器官,实质细胞变性、萎缩、坏死,纤维组织增生,造成淤血性纤维化。
7. 肝淤血多见于右心衰竭。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淤血并向周边扩展,相邻肝小叶淤血区相互连接,肝细胞因缺氧、受压而变性、萎缩或消失,小叶外围肝细胞因缺氧而发生脂肪变性,这样淤血和脂肪变在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图纹,称为槟榔肝。
8. 四个概念如前。当血管发生栓塞时,可引起局部组织的坏死(称为梗死)。栓塞可致梗死,但梗死并非全部由栓塞引起。只要能使血管阻塞的因素,均可致梗死,如肠扭转时的肠梗死
9.
|
贫血性梗死 |
出血性梗死 |
好发脏器 |
脾、肾、心 |
肺、肠 |
组织结构 |
致密 |
疏松 |
血供 |
侧支血管少 |
双重血供,血管吻合支丰富 |
病因 |
动脉阻塞 |
静脉淤血基础上的动脉阻塞 |
梗死区颜色 |
灰白色 |
紫红色 |
有无出血 |
无 |
有 |
梗死区结构轮廓 |
较清楚 |
不清楚 |
充血、出血带 |
明显 |
不明显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