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医学考研
资讯
考试报名 招生简章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考研论坛
专业
西医综合 中西综合 公共基础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考研院校 > 华东地区1 > 扬州大学医学院 > 院系导师 > 正文
扬州大学医学院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来源:扬州大学医学院 更新:2007/5/16 字体: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我国中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胜任高等医药院校、科研机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胜任政府机关、部门以及企业的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辨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正派诚信,尊师守纪。

2.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掌握中药学领域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对相近研究方向有所了解,掌握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法。具有独立从事中药学科研和教学的综合素质,具有独立查阅资料,捕捉研究课题的一定能力,具有独立撰写专业学术论文以及摘要的能力。学会使用计算机,有较好的读、写、听、说一门外语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研究方向

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特色,本专业设置中草药质量控制等六个研究方向。具体见表1。

表1:中药学专业硕士点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一级学科名称

中药学

学科代码

1008

序号

研究方向

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及内容

1

中草药质量控制

主要研究中草药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和质量控制方法与技术,并制定规范化质量标准。

2

中药药理

主要研究中药的抗炎免疫、神经、肿瘤及心脑血管等药理实验模型、药效学、毒理学及作用机制等。

3

中药与天然药物生理活性成分

主要研究中药与天然药物的生理活性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分子结构鉴定,揭示其临床药效学的物质基础。

4

药用植物资源综合利用

主要研究药用植物资源在功能食品、保健用品、功能饲料及生物农药的等方面的加工、利用理论与工艺技术。

5

天然组合化学

主要研究中药或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组合体系经化学或生物学途径有选择地改变化学键或功能基团的,构建新的化合物分子库,并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新的候选药物或其先导化合物。

6

中药制剂

主要研究各种中药剂型的设计、配制理论、生产工艺技术和质量控制。

y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按规定修满课程学分、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学位论文工作,可提前毕业。允许分段完成学业,允许休学创业。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学习最低要求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8学分,必修课程10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表2。

表2:中药学专业硕士点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学期

备注

M000202

自然辩证法

54

2

公共课

M000101

第一外语(英语)

144

4

秋+春

公共课

M180401

色谱分析

54

3

M180402

药理实验方法学

54

3

M180403

中药制剂学选论

54

3

M180404

中药化学方法学

54

3

合   计

18

M0002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公共课

M180421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54

3

由导师指定至少选修三门课程

M180422

中药资源学

36

2

M180423

中药鉴定学选论

36

2

M180424

中药炮制学选论

36

2

M180425

中药药理学选论

54

3

M180426

中药学

54

3

合   计

10

M180441

药代动力学

36

2

M180442

生物药剂学

36

2

M180443

中药生物技术

36

2

M180444

实验动物学

36

2

M180445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36

2

M180446

高等生物化学

36

2

M180447

立体化学

36

2

M180448

有机合成

36

2

M180449

分子药理学

18

1

M180450

医学统计学

54

3

M000103

第二外语

72

2

M000301

计算机应用

36

2

M000301

医学专业英语

36

2

合   计

7

35

t五、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做到教学相长。研究生的中期检查、开题报告及毕业答辩等工作,均由学科统一组织。

2.课程学习与研究课题、学位论文相结合 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深入掌握坚实的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研究课题和学位论文培养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胜任专业工作的能力。特别要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及适应能力的培养。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系简介
2006年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
扬州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王静成
山西医科大学简介
徐州医学院考研硕士学位点内科学(消化系病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考研首页
院校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