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小宁,男,1959年5月出生,博士。现任
广西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呼吸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
呼吸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西呼吸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特约审稿人,《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获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荣誉称号。
为广西呼吸内科专业的学科带头人,研究重点在COPD、缺氧性
肺动脉高压,多年来共主持省、厅级以及本单位科研课题近10项,撰写、发表论文30余篇,并获6项省、厅级科技成果奖。由其负责完成的两项科研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居国内领先地位,其中《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液动力学、无创性测定及药物影响》1997年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均为第一完成人),《细胞因子失衡在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2000年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均为第一完成人),96年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第五主要完成人),1999年获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科技进步奖一项(第二完成人)。2001年申报广西科技进步奖一项。
在临床医疗上不断创新,1994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应用肺血流图P2-Y指标在临床上无创性预测肺心病患者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顺应性,1997年在国内首先开展对COPD、
支气管扩张症等患者应用长期口服小剂量
红霉素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998年在国际上首次证实白介素-16在COPD气道炎症及气道阻塞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1998年在国内首次证实白介素-8、TNF-α与COPD气道炎症及其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密切相关,1998年在国内最早之一开展γ-干扰素、IL-8在良恶性
胸腔积液中诊断意义的研究,1999年在国内外首先开展Pinacidil早期防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的研究并取得预期效果。目前正进一步开展COPD气道炎症及其气道重建的发病机制和药物防治的系列研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及其肺血管重建发病机制和防治的系列研究。医学全在线
www.med126.com作为主要教学骨干,承担了大量本、专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以及区内各医院进修医生和本院年轻医生培养的教学工作。在学校多次教学评议中,评价优良,被学校评为先进教师。并参与教学参考书编辑工作。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招收硕士研究生多名,指导研究生进行高水平的科研设计和实验研究,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