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distal epiphyseal splited of cannon born
|
拚音 |
JINGGUYUANDUANGUGOUFENLI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骨折、骨损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此骨折发生于18岁骨骺线未闭合前,可伴有腓骨下段骨折,胫骨下端骨骺常呈向后部的三角形骨片。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常由旋转外力造成。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少年儿童较多见。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一般18岁以前的青少年,胫骨远端骨骺与胫骨干交界处,是膝在解剖结构上的弱点。当强烈急骤屈曲膝关节,可引起股四头肌于肌止处损伤。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胫骨远端骨骺分离,可伴有腓骨下段骨折,胫骨下端骨骺常呈向后移位,附有干骺端后部的三角形骨片。骨骺分离部位常位于骨骺板的软骨细胞肥大层,不影响骨骺发育。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外伤史。
|
症状 |
|
体征 |
膝前疼痛、肿胀、活动时痛,局部有隆起,压痛。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X线片可见胫骨下端骨骺的舌状部与干骺端有程度不同的分离或有一小块骨骺完全与胫骨上端骨骺分离。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骨折复位后易愈合,关节功能恢复常良好,不会发生肢体畸形。但内翻损伤时,骨骺受挤压破坏,将影响正常发育,逐渐形成肢体畸形。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本病的治疗较简单,对于轻度移位的骨折,仅用长腿夹板伸膝固定,休息4~6周。有移位的,可用手法复位。复位时,膝伸直,用手捏住骨折片向下推,一般可复位,复位后用长腿石膏托固定4~6周即可。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