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fibrosarcoma of bone |
拚音 | GUXIANWEIROULIU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运动系肿瘤,骨骼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骨纤维肉瘤是发生于髓腔或骨膜纤维组织的恶性骨肿瘤。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始于髓腔者,称之为中央型;始于骨膜者,称之为周围型。根据发病的骨组织情况又有原发和继发的不同,发于正常骨者,称为原发性,临床上多见;发于骨病者,称为继发性,如畸形性骨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慢性骨髓炎,动脉瘤样骨囊肿,复发的骨巨细胞瘤等。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骨纤维肉瘤多发生于11~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3∶1。2.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多发生于四肢长骨,尤以股骨、腔骨多见,其次为肱骨、腓骨、跖骨。 大体病理:发展较慢的纤维肉瘤为灰白色致密的纤维组织,可见出血,坏死及粘液变性;发展较快的纤维组织可见广泛的出血坏死,多数有血窦形成,肿瘤组织脆弱如肉芽样。 显微镜下:骨纤维肉瘤是由肉瘤性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组成。可见核大不整齐的棱形细胞,有核分裂、染色深,胶原纤维排列成束状或游涡状。胶原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数量比例在肿瘤不同,有分化较好和分化不良的骨纤维肉瘤。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局部肿块和疼痛是主要表现。疼痛不甚严重,可达一年之久;肿块表面光滑,质地硬韧,皮下静脉充盈,肿瘤穿破软组织、生长更快,形成巨大肿瘤;易合并病理性骨折。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X线表现:中央型者呈单个囊状破坏区,边缘不整齐,外围骨质硬化、致密,多数无骨膜反应。若肿瘤在髓腔内弥漫性生长者,可出现似尤文氏瘤的斑纹状透亮区。周围型骨纤维肉瘤,可见较大的软组织肿块阴影,骨皮质破坏常局限于一例;若已侵入髓腔,可出现虫蚀样或不规则的囊性骨缺损。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一、骨网织细胞肉瘤:除病变发生在长骨外,肩胛骨,肋骨,盆骨等处亦常发生,症状较轻,病程较长。在X线片上表现为以溶骨性破坏为主,有时呈溶冰状,边界不清,范围广泛,不产生不规则的骨膜反应。 二、骨巨细胞瘤:骨质破坏严重的骨巨细胞瘤于骨端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可穿破骨皮质,骨壳消失,此时极易与骨端的纤维肉瘤相混淆。而骨巨细胞瘤之破坏程度与病理分级有时不成正比,故可通过病理给以区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大部分骨纤维肉瘤一般发展较慢、恶性度较低,转移较少。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1.多采用手术疗法。对肿瘤比较局限,侵犯软组织较少,分化较好的纤维肉瘤可采用彻底切除术和植骨术,疗效较好;对分化不良或广泛浸润者,采用截肢术或关节离断术。 2.药物化疗有一定疗效,报道有抗癌锑,三嗪咪唑胺可用。 3.放射治疗不敏感,仅用于辅助治疗。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