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耳廓假囊肿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pseudocyst of auricle
拚音 ERKUOJIANANGZHONG
别名 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耳廓非化脓性软骨膜炎,耳廓软骨膜下积液,耳廓软骨间积液,耳廓软骨内假性囊肿,中医:耳廓痰包,耳壳流痰,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耳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耳廓假囊肿系指耳廓外侧面上半部的局限性肿胀,内有浆液性渗出液,形成囊肿样隆起。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耳廓假囊肿的病因不明,曾有人认为与外伤有关,但绝大多数病例无外伤史。philip等(1990)认为本病病因有2种可能:①耳廓胚胎发育畸形;②继发于软骨细胞溶酶体酶异常释放导致的软骨变性。
中医病因 本病多因脾胃虚弱,痰浊内生,或湿热久蕴,痰热互结,加以风邪外犯或耳廓挤压扭伤,脉络受损,经气痞塞,引动痰热浊邪循经停聚凝于耳廓,发为本病。
季节
地区
人群 耳廓假囊肿在国外报告甚少,从文献上看,中国人较易患本病。本病男性多见,约占90%左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其中30~40岁最多,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发病者少见;绝大多数为单侧发病,双侧者极少。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本病病理组织学所见为自皮肤到囊壁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软骨膜及软骨组织,即囊腔位于软骨组织之间;其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是囊腔的内壁表面没有上皮,因而称为假囊肿。囊液呈黄色,稍粘稠,水溶性,其葡萄糖、蛋白质及胆固醇等的浓度与病人血清的浓度相仿;囊液的细胞学检查显示有某些多形核白细胞、单核白细胞和组织细胞;培养无细菌和真菌生长。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风痰上干证候:起病急,耳廓突然肿胀,微胀麻木感,全身无明显症状。检查见耳廓局部呈半球形隆起,肿处皮色不变,按之柔软而无痛感,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辨析:①辨证:耳廓突然肿胀,微胀麻木感,肿处皮色正常、无明显压痛为辨证要点。②病机:风性善行而数变,易犯头面巅顶,风痰上干,凝聚于耳,结面为肿,故见耳廓肿胀麻木;有形之痰浊凝结,故按之柔软,且可抽吸出淡黄色液体;病非热邪,故局部皮色不变,压之无痛感。
2.湿热蕴聚
证候:耳廓局部呈椭圆形或半球形隆起,大小不定,全身伴口苦咽干,胸闷纳呆,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析:①辨证:以耳廓局部隆起及全身湿热见证为辨证要点。②病机:湿热内蕴,痰热互结,湿热痰浊循经上犯,凝聚于耳,故见耳廓肿胀隆起。全身所见均为湿热之征。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1、耳廓前面无明显不适的局限性肿物。2、肿物呈半球状,皮肤无改变,较硬或有波动感,无压痛。3、穿刺可得黄色浆液。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本病开始时多无明显症状,偶然发现耳廓前面上部局限性隆起,逐渐增大。
2.某些病人局部可有轻微的痒感、胀感或灼热感,侧卧受压时可有轻微的疼痛。
体检 1.肿物位于耳廓外侧面,一般不发生于内侧面;呈半球形隆起,界限清楚,表面皮肤色泽正常;肿物直径2~40mm不等,一般以10~15mm者居多;好发于舟状窝、三角窝及耳甲腔等处。 2.触诊较硬或有囊状波动感,无压痛,皮温正常。 3.于暗室进行透明试验,可见红色透光。此可与血肿及实质性肿物相鉴别。 4.穿刺可抽得黄色浆液,培养无细菌生长,抽后不久浆液又生。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耳廓假囊肿的治疗原则包括:①根除病变、杜绝复发;②保持耳廓的正常形态和美观。在穿刺或手术中必须做到严格消毒,严密无菌。
(一) 理疗
积液较少、病情较轻者适用。方法有超短波治疗、紫外线照射或低功率氦-氖激光照射等,有助于制止渗液和促进积液的吸收。
(二)穿刺治疗
1.穿刺抽液加石青固定:单纯穿刺抽液甚易复发,一般于抽液后加以石膏或石膏绷带将耳廓的两侧固定7~10天,多可痊愈。2.穿刺腔内药物注射:穿刺抽液后囊腔内注药的方法很多,简介以下几种:(1)穿刺抽液后注射10%高渗盐水(内含50%葡萄糖)0.5~1ml,不加压包扎。24小时后抽出注射之液体,若呈血红色,则不再注药,否则重复之。(2)穿刺抽液后向囊腔内注射1%碘酊数滴加压包扎。(3)穿刺抽液后注入75%酒精0.5ml加2%普鲁卡因0.3ml的混合液0.2~0.5ml,包扎,每隔2天重量复1次,直至液体不再产生为止。(4)穿刺抽液后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5mg/ml,每周2次,直至痊愈。(5)穿刺抽液后注入庆大霉素2万单位加醋酸可的松注射液。(6)完全抽出囊液后注入等量去炎松混悬液(10mg/ml)或曲安缩松(10mg/ml),多数病变于2周后消退。(7)穿刺后以0.25%氟脲嘧啶反复冲洗囊腔后留少许药液于囊腔内,不必加压包扎。
(三)磁疗
所用磁性材料有铈永磁体及锶铁氧永磁体等,磁强0.13~0.17T。先穿刺抽液,将消毒的磁体置肿胀处耳廓内外各一块,异名极相对,夹于耳廓两侧,自然吸附或胶布固定。绝大多数病人1月内治愈。磁疗具有疗效可靠、方法便捷、不良反应极少及费用低廉等优点,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
(四)冷冻治疗
穿刺抽液后以棉签(棉签头与肿物大小相同)蘸液氮置肿物部位表皮,适当加压,连续操作3~4次。治疗时间为2~3分钟,使局部呈白色冰冻组织即可。待组织解冻局部皮肤较周围皮肤稍红,用消毒纱布包裹耳部。多数一次可愈,不愈者待30天后可行第二次治疗。
(五)手术治疗
对病变范围较大,以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很多,简介以下几种。
1.董民声(1977)主张于囊状肿物最高部切除全层囊壁,开一小窗使引流通畅,后覆以无菌敷料,稍加压使囊壁塌陷、相互贴紧,约1周后伤口愈合、肿物消失。
2.朱敏君等(1989)介绍于囊状肿物最突出处纵形切透囊壁全层,在肿物波及范围内将皮肤与浅层软骨完全分离并切除整个浅层囊壁,将深层囊壁的纤维组织及衬里搔刮去除,褥式缝合切口,加压包扎,5~7天拆线。其治疗120例,效果满意。
3.激光手术:可用YAG激光手术对孔术治疗本病;方法以YAG医用激光器光纤头对准囊状肿物上方打一孔,然后同法在其相应的下方打孔,孔的大小约2~3mm。打孔后轻轻挤压囊腔至有血性分泌物流出为止,包扎耳廓,加压5~10分钟。术后5~10天可愈。
中医治疗 一、辩证选方
1.风痰上干
治法:疏风通络,祛痰散结。
方药: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僵蚕10g,地龙10g,白芥子10g,枳实10g,丹参10g,路路通10g,炙甘草6g。
2、湿热蕴聚
治法:清热利湿,除痰散结。
方药:加味二陈汤(《外科正宗》)加减。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黄芩10g,黄连10g,薄荷6g,僵蚕10g,车前子6g,莱菔子6g,炙甘草6g。
二、其他疗法
(一) 外敷
1. 冲和散(《外科正宗》):炒紫荆皮150g,炒独活90g,炒赤芍药60g,白芷30g,石菖蒲45g,研粉,醋调敷患处。
2、牡蛎粉、磁石粉各二份,元明粉大黄粉各一份,甘遂粉1/5份,以蛋清调药成糊状,敷患处皮肤上,每日一次,不需包扎、抽液及切开,一般敷5~10次可愈。
3.芙蓉膏芙蓉叶、大黄、黄连、黄芩、黄柏泽兰各80g,冰片2g。共为细末,以凡士林搅匀,敷患处,纱布包扎,2~3日换药一次。
4、煅石膏:穿刺抽液后,取煅石膏50g,于小碗内加水调成糊,耳道口放一橡皮管传音,将石膏糊直接敷于以耳道为中心的耳廓上,第10天拆除石膏。
5.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大黄、黄柏、黄、白芷、生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天花粉,共研细末,醋调敷。
(二)磁疗
将两块磁铁片异极相对贴于囊肿处,包扎固定。
(三)艾灸以艾条悬灸囊肿处,至局部有灼痛感,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
(四)抽液
1.无菌操作下穿刺抽液,然后加压包扎。抽液后可配合外敷、磁疗、艾灸等。
2.复方枯液囊腔内注射:配方:枯矾5g,血竭雄黄各4g,石炭酸2g,甘油15m1,蒸馏水加至100ml。穿刺抽液后,注入等量药液,针眼敷以酒精棉球,胶布固定。
(五)火针
局部消毒后,用美兰在囊肿底部皮肤上作两个平行的标记点,两点间距5mm,用直径为2~3mm,长约15mm的不锈钢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对准皮肤上的标记烧灼,至烧穿囊壁囊液外流为止,使成两个开放性的小口,挤压净囊液,加压包扎,第3天、7天各换一次敷料,10~15日可愈合。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耳廓假囊肿,中医的治则为幢脾化痰,通络散结;西医的处理原则是制止渗液,促进吸收。其方案有以下几种:
1. 艾条灸治、穿刺抽液、手术治疗。其目的在于制止渗液,促进吸收。
2. 放射性胶体32磷或198金囊腔注射合并激光穴位照射。其原理为:利用氦-氖激光的压强效应、热效应光化作用、电磁场效应等而达到消炎、消肿、止痛作用。放射性胶体32磷或198金在衰变时放射出的β射线的放射性效应,使其发生纤维化改变,局部血管和淋巴管闭塞,阻止液体渗出,达到治疗目的。放射性胶体32磷或198金在生物体内有独特的分布的引起的全身放射反应不严重,尽管组织增厚,而继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更促使祛风活血,化痰散结的作用。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第一○五章 儿童癌先兆
 长桑君天星秘诀
 三、清静养神
 说说自己的一次感冒
 中里巴人:小病的治疗只需蜻蜓点水
 保健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