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秃发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calvities
拚音 TUFA
别名 早秃,脂溢性秃发,雄性素秃发,弥散性秃发,普通型秃发,遗传秃发,中医:蛀发癣,虫蛀脱发,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皮肤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男性型秃发为头顶部明显的稀疏脱发。多发生在头皮出油或多糠屑者。
中医释名 中医称蛀发癣或虫蛀脱发。
西医病因 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但遗传是一个比较固定的因素。另外,与雄激素也密切相关,包括对雄激素敏感性的增加或雄激素过多。目前己认为皮脂溢出在本病的发病机制上不起重要作用。本病发病率较高,对人的精神和心理影响较大。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本病主要发生于20-30岁左右的男性,女性也可发生,但较少。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病由湿热侵袭肌肤,使营卫失调,腠理不固,脉络瘀阻,精血生化不利,从而影响毛发生长,发根不固造成头发稀疏脱落。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脾胃湿热
平素喜食甘肥,头发油湿,鳞屑油腻,毛发脱落,头皮瘙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血虚风燥
头发干枯,稀疏脱落,鳞屑叠起,头皮瘙痒,舌黄红,脉细数。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和遗传有关,患者往往有家族史。
症状
体征 1.本病主要发生于20~30岁左右的男性,女性也可发生,但较少。
2.秃发常从前额两侧开始,逐渐向头顶部延伸,头发渐渐变得稀少纤细,柔软无力,失去光泽。前发线从两侧后退,形成俗称的"高额"。最终头顶部毛发大部或全部脱落,但枕后及头部两侧毛发则基本保持正常。也有部分患者从头顶开始秃发。
3.脱发区皮肤光滑或呈一片均匀、稀疏、细软的头发。
4.秃发的进程一般很慢。
5.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轻痒。
6.本病仅发生于头部,胡须及其它毛发不受侵犯。
7.可伴有皮脂溢出或脂溢性皮炎
8.和遗传有关,患者往往有家族史,其父母常有同样损害。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试用以下方法治疗。
一、全身疗法
1.抗雄性素治疗:近20年来的临床表明,所用抗雄性素物质大多数只能减少毛发脱落,生新发作用不明显,且可引起男性女性化,故男性不宜使用。这类药物有:环丙氯地孕酮,安体舒通,甲氰咪呱等。其用法为:环丙氯地孕酮,100mg/片,在月经周期的第5~14天服用100mg。安体舒通,20mg/片,每次20mg,每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1~6个月。甲氰咪胍,开始量为每次600mg,每日3次,连服10天后改为每次400mg,每日3次,连服4周后改为每次200mg,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副作用是恶心,食欲不振,头痛,疲劳感等。
2.生物反应修饰因子:近10年来发现不少物质作用的共同特点是促进细胞分裂、分化,扩张血管,松驰平滑肌,有免疫调节作用,并能调节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CAMP、表皮生长因子等。其促进毛发生长机理主要是影响毛囊器官基本控制机制,引起对毛囊控制过程的全新调节。这类物质包括:敏乐啶,二氮嗪环孢素A,维甲酸等,因副作用较大,目前多用于局部治疗。
二、局部疗法
1.2%~4%黄体酮酊,每日2次,涂患部,需治疗半年左右。
2.1%敏乐啶霜或溶液,每日2次,持续6~8个月。
3.1%~2%环孢素A溶液,每日2次,需4~6个月。
4.O.025%维甲酸酒精溶液,涂患部,每日2次,连用4个月。
三、手术治疗
因为男性型秃发其秃发区和非秃发医组织结构不同,Orentreich于1959年提出自体毛发斑片移植术治疗本病,近年又有不少改进和发展。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微移植术(单根毛发移植术):主要用于前发际线的修饰,以克服斑片移植术后毛发呈丛状生长的情况。
2.头皮减少术:最大限度地切除秃发区皮肤,尽量松解有发区头发,达到重新缝合,获得满意效果。
3.Juri皮瓣:主要修整前发际线,使前发际显得自然。
4.头皮扩张术:适用于广泛性秃发,效果满意,无明显副作用。
中医治疗 一、辨证选方
1.脾胃湿热
治法:健脾祛湿,和营生发。
方药:化湿生发饮党参白术茯苓皮、猪苓泽泻各10g,旱莲草桑椹子、侧柏叶各12g,龙胆草、白芷各6g,水煎服,日服2次,每日1剂。
2.血虚风燥
治法:养血祛风,生发润燥。
方药:养血祛风汤加减。生熟地各15g,女贞子枸杞何首乌各12g,当归川芎白芍荆芥防风黄柏各9g,甘草6g。水煎服,日服2次,每日1剂。
二、外治法
1.生皮、人参各30g,研细末,蘸药末搽落发处。
2.侧柏叶,闹羊花骨碎补加入75%酒精100ml,浸泡2周,外搽头部,每日数次。
3.硫黄10g,枯矾轻粉各2g,10%大黄水混匀,每日外搽2次。
4.芝麻梗、清明柳(清明节采的柳枝嫩叶)各90~120g,煎汤洗发后按摩头皮。
5.猪苦胆1个,将苦胆汁倒入半面盆温水中,搅拌后洗头或洗患处。把油脂状鳞屑清洗干净,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每日1次。
三、专方验方
1.炒白术、茯苓、山楂生地、首乌、女贞子、旱莲草、白鲜皮各12g,生苡仁30g,泽泻、木瓜连翘各9g。水煎服,日服1次,每日2剂。
2.羌活、白蒺、生地、白鲜皮、地肤子、野菊花、黑芝麻、丹皮各15g,赤白芍各9g。水煎服,日服2次,每日1剂。
3.生地、当归、白蒺藜各12g,荆芥、蝉衣、羌活、苦参各6g,女贞子、旱莲草各10g。水煎服,日服2次,每日1剂。
4.熟地、何首乌各30g,当归、白芍、女贞子各15g,川芎,羌活,木瓜各6g。炼蜜为丸,每服10g,日服2次。
5.生熟地、侧柏叶各15g,当归、黑芝麻各20g,首乌25g。水煎服,日服2次,每日1剂。
6.何首乌40g,补骨脂5g,菟丝子、怀牛膝枸杞子、茯苓各10g。水煎日服2次,每日1剂。
7.白茯苓研细末,每服10g,日服3次,连服2周。
8.山楂6g,水煎当茶饮。
中药 1。养血生发胶囊,每服4粒,日服2次。
2。祛风换肌丸,每服6g,日服3次。
3。六味地黄丸,每服6g,日服3次。
4。龙胆泻肝丸,每服6g,日服2~3次。
针灸 1.取穴百会、头维、生发穴,配用翳风、上星、太阳、风池,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2.ATP(三磷酸腺苷)穴位注射法:取穴头维,百会,风池等,病人取坐位,局部皮肤消毒后,用5号皮试针头,快速刺入穴位,等病人出现酸麻胀感时即可注射,每穴注入5~1Omg,注射后用脱脂棉稍加揉按,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许克昌著《外科证治全书》中记述“驻发癣,头上渐生秃斑,久则运开,干枯作痒,由阴虚热盛,剃头时财贸邪袭入孔腠搏聚不散,血气不潮而成。”
相关文章
 中國醫學的精華-圍次
 三圣丸(《普济方》卷三三四)
 少吸烟吧 吸烟后的感觉 伤心阳与气血
 本草求真 ※  瓜蒌全收录
 溺水
 水润膏(《古今医鉴》卷十三引张大尹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