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sincipital Presentation
|
拚音 |
TAITOUGAOZHIWEI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产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当胎头以不屈不仰姿势衔接,其矢状缝与骨盆入口前后径相一致时,称为胎头高直位。胎头枕骨在母体耻骨联合后方者,为高直前位,又称枕耻位;胎头枕骨位于母体骶岬前面者,为高直后位,又称忱骶位。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胎头高直位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由于:①骨盆入口平面狭窄或变形。②胎头形状特殊,如长形头,颅骨穹窿扁平。③腹直肌分离,致使胎背处于正前位。④在妊娠末期或临产后,胎位自行转换,当胎背由一侧转向另侧之际,胎膜突然破裂羊水涌出,致使胎头矢状缝固定在骨盆前后径上。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发生率低于1%。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临床表现为临产后胎头迟迟不入盆,宫颈扩张缓慢.胎膜早破,产程延长,耻骨联合处疼痛。腹部检查,胎儿躯干较直;高直前位时胎背贴近腹前壁;高直后位时胎儿肢体靠近腹前壁,在下腹正中清楚触及胎儿下颌。胎心音位置较高,靠近下腹中部,若有疑可作阴道检查确诊。
|
体征 |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一旦确诊为高直前位(枕耻位)时,可试用手将胎头转动使嵌入骨盆斜径或横径,即使不成,若无头盆不称、产力强、可使胎头俯屈,下降,有可能按枕前位机转经阴道娩出。至于高直后位(枕能位)则由于胎背与母体腰骶部相碰妨碍胎头俯屈下降,几乎均需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