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包皮过长与包茎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redundant prepuce and phimosis
拚音 BAOPIGUOCHANGYUBAOJING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男性生殖器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包皮过长是指包皮遮盖全部头,而包皮口并不小;包茎则是包皮口过小使包皮不能上翻显露龟头。包皮过长、包茎都是男性生殖器的先天性发育异常。
中医释名 以包皮口细小,包皮不能上翻,龟头不能外露为主要表现的男性前阴疾病。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包茎多因先天所致。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包皮过长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包茎可有两种情况,一是先天性,从出生后即有阴茎头包皮粘连形成包茎;另一则为后天阴茎头包皮炎症性粘连,或包皮炎,阴茎包皮外伤血肿机化粘连,或烧伤瘢痕等因素,以致包皮不能上翻,阴茎头不能显露。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婴幼儿包皮比阴茎相对长,包皮和龟头部有上皮粘连,包皮不能上翻,亦不能显露龟头,并非异常,随年龄的增长,阴茎与包皮逐渐发育,一般3岁左右上皮粘连逐渐吸收,即可上翻。童年时包皮上翻,但常将尿道口盖没。其包皮长属正常现象。只有到了青春期后龟头仍不能显露,包皮不能上翻才称为“包茎”或“包皮过长”。
病史
症状
体征 包皮遮盖全部龟头及尿道口,尚能露出尿道口和龟头者,为包皮过长,包皮口狭窄或包皮与龟头粘连,使遮盖阴茎的包皮不能上翻露出尿道口和龟头者,为包茎;针孔式包茎,排尿困难,并影响排精。包皮垢形成后,作痒,容易发生包皮龟头炎或乳头状瘤。包皮垢长期慢性刺激,容易发生癌变。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包皮过长:阴茎在未勃起或萎软状态下包皮遮盖全部阴茎头及尿道口,但用手推之仍能显露出阴茎头。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在婴幼儿阶段,应在家长和医生指导下作功能练习,用手试行翻转包皮,以促进包皮与龟头的分离,有助于阴茎的发育。在洗澡或坐浴时,将包皮翻转,把包内板处的分泌物、污垢清洗干净,预防感染。
2.包皮手术的适应证
(1)幼儿期以后反复发作的龟头炎,包皮粘连,非手术疗法无效者。
(2)青春期包皮仍不能上翻,龟头不能完全显露者。
(3)包皮口纤维化,影响排尿者。
(4)嵌顿性包茎。
(5)因包茎的慢性刺激,阴茎或包皮处的白斑、、乳头状瘤或原因不明的硬性肿块等,都应尽早手术切除,以防阴茎癌的发生。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是包皮环切术。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1.浸洗疗法:有红肿疼痛等染毒症状时,用明矾液浸洗,或用三黄洗剂浸洗阴茎。
2.阴茎头及包皮红肿热痛,或痒痛,包皮不能上翻,用力上翻则痛甚,舌淡红苔黄腻,脉稍数者,为湿热下注证。宜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加银花黄柏、地丁等。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董氏针灸治疗
 吹鼻散(《圣惠》卷八十七)
 四味石钟乳散(《外台》卷九引《古今录验》
 血厥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高血压 + 手、脸色紫黑 + 舌颤抖 + 手脚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