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阴茎癌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carcinoma of penis
拚音 YINJINGAI
别名 中医:肾岩,日久翻花,翻花下瘠,肾岩翻花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泌尿生殖器肿瘤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阴茎癌主要为鳞状上皮细胞癌,是男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中医释名 以阴茎头出现丘疹、结节状坚硬物等,溃后如翻花状,有特异恶臭和脓性分泌物为主要表现,发生于阴茎的癌病类疾病。
西医病因 现代医学尚未将癌症的病因阐明。研究表明,阴茎癌发病与阴茎头及包皮的慢性炎症刺激有密切关系。包茎包皮垢充积及卫生条件差被证实为发病的主要因素。(1)临床发现,阴茎癌患者绝大多数均有包茎或包皮过长史。包茎、包皮过长与阴茎癌的发生可视为因果关系。如美国凡出生时作过包皮环切术者,尚无发生阴茎癌的报告。犹太男婴出生后早期作包皮环切术,绝少发生阴茎癌,伊斯兰教男孩于出生后4岁~10岁作包皮环切术,亦少发生。但亦有行包皮环切后发生阴茎癌者。 (2)包皮过长,从未清洗,包皮囊内积聚大量包皮垢,或存有大量包皮结石,本身便是主要的致癌因素,长期刺激、继发感染、慢性阴茎头包皮炎,均为致癌因素。此外,阴茎头的增殖性红斑、白斑,亦有恶变可能,但不居重要地位。
中医病因 (1)积毒侵蚀由于包茎或包皮过长,秽垢久蕴,积毒蚀于肌肤而成此证。或由“袖口疳”久久不愈演变而来。 (2)湿热下注素体阳盛或久食肥甘滋腻之品,湿热内生,蕴积于足厥阴肝经,积聚龟头而生。 (3)肝肾精亏肝肾阴虚,忧思郁虑,相火内的,水不涵木,肝经血少,络脉空虚,虚火痰浊侵袭,导致经络阻塞,积聚阴茎而成。
季节
地区
人群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但青壮年亦有发病。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其发生率与社会经济文化、宗教信仰,尤其是卫生条件有密切关系。欧美各国仅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的1%,前苏联为0.5%~1.0%,在印度、印尼等国家,阴茎癌占男性癌中10%以上。我国50年代本病在泌尿生殖系肿瘤中居首位,占38.2%~51.6%,之后由于各方面条件的改善,其发生率逐年下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自1954年1月~1959年7月共治阴茎癌90例,占同期泌尿生殖系肿瘤住院患者的38.2%,居泌尿生殖系肿瘤的首位;1981年至1985年收治阴茎癌13例,占同期泌尿生殖系肿瘤住院患者的3.3%,发病率远低于膀胱癌,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和文化落后边远地区,阴茎癌发病率仍高,尚须做大量卫生教育普及工作。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秽垢久蕴,积毒浸蚀,相火内的,而致湿热内生,蕴结肝经,积聚龟头,导致经络阻塞,聚而成岩。
病理 阴茎癌初发部位多在阴茎头,其次为包皮、阴茎系带及冠状沟,极少数发生在阴茎干。镜下检查为鳞状上皮癌,大部为乳头型,其次为浸润型。前者开始呈丘疹或状,晚期为菜花型,可穿破包皮,常有感染。乳头型浸润浅,细胞较大,多边形、角化明显,分化良好。浸润型开始为光滑、红色,坚硬,轻度隆起的病变,向内生长,有溃疡,边缘卷起。包皮下筋膜防止瘤细胞侵入海绵体,一旦侵入则发展甚快。浸润型分化不良,细胞不典型,核分裂多。尿道因有坚固尿道海绵体白膜保护而不被侵犯,晚期有时难免受累,更易导致髂淋巴结转移。 根据肿瘤生长方式结合病理形态可分为: (1)原位癌:多见于阴茎头,边界清楚、红色、略突起的斑块,表面有脱屑或糜烂,单发或多发,生长缓慢,亦可多年无明显改变。 (2)乳头状癌:为一突起之乳头状肿瘤,肿瘤好发于包皮内板、冠状沟处、阴茎头部,进一步发展可溃烂成菜花状,合并感染即产生具特殊恶臭的脓性分泌物。病理检查多属鳞状细胞癌,极少数属基底细胞癌。细胞分化较好者,其恶性程度低,淋巴结转移较少。按细胞恶性程度分级,大多属分化较好的Ⅰ、Ⅱ级,有时门诊进行多次活检,还不能得到明确的结论,必须作多处的病理切片,才能获得确切的诊断。极少数病例,做了阴茎切除才能肯定诊断。 (3)浸润型癌:最初可为湿疹样斑,以冠状沟多见。瘤体为结节状,伴有溃疡,有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此型癌肿质硬,大多数肿瘤不太大,一般浸润较深,固定不易推动,有时可破坏阴茎筋膜而侵犯至海绵体,肿瘤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因海绵体血运丰富,有利于癌瘤的生长,导致转移。 阴茎癌多经淋巴道转移,主要途径有3条: (1)包皮、系带、皮下组织的淋巴主要流向腹股沟浅组淋巴结,由该处再流入腹股沟深组淋巴结、骼淋巴结。 (2)阴茎头部、海绵体的淋巴引流向腹股沟深组淋巴结,亦有一部分流向耻骨上淋巴丛,再由此流入腹膜后的髂外淋巴结,上述两部分也可直接流人髂外淋巴结。(3)尿道及尿道海绵体的淋巴引流向腹股沟深组和髂外淋巴结,临床可发现跳跃式转移,患者盆腔内已有转移,而腹股沟则无转移。 除淋巴道转移外,阴茎癌也可经血道转移,但较少见常见血道转移部位为肝、肺、肾、肋骨。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一)肝郁痰凝证
1.临床表现:阴茎局部出现硬节,逐渐增大,范围较小,质硬,疼痛轻微伴痒感,郁闷不舒,小腹不适,胁肋胀痛。舌淡、红,苔白腻,脉弦。
2.证侯分析:恚怒忧思,肾精暗耗,肾亏水不涵木,肝失疏泄,痰浊凝结,而肝主宗筋,阴茎为宗筋所系,故阴器局部出现硬结,渐渐增大,同时伴见肝气不舒,尤以阴茎局部症状为主。
(二)肝经湿热
1.临床表现:阴茎肿块溃烂,状若翻花,时有血脓样分泌物,气味恶臭,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小便涩痛短赤不畅,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2.证候分析:湿热蕴结,聚毒化火,血脉瘀滞、皮肉腐坏,故肿块溃烂,如翻花状;湿毒浸yin,则渗流血脓样分泌物,奇臭难闻;湿热侵扰膀胱,则小便涩痛、短赤;循经上攻,则两侧小腹淋巴结肿大。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经湿热之象。
(三)阴虚火旺
1.临床表现:局部痛如汤泼火的,溃烂,有血样渗出物,腐臭难闻,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固定不移,伴头晕失眠,腰酸耳鸣,纳呆,咽干,乏力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2.证候分析:肾阴亏损,水不涵木,相火内炽,又夹湿火邪毒,壅阻经脉,化腐溃烂,外损阴器,内害脏腑,损者愈损,阴津消涸,故见一派阴虚火旺之象。
(四)气血双虚证
1.临床表现:肿块脱落,疮面肉色淡红,或暗红无泽;或疮色紫暗新肉不生,或化疗,放疗术后,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神疲懒言,体弱消瘦,面色晄白。舌淡少苔,脉沉细弱。
2.证候分析:病至晚期,气血俱虚,尤以化疗、放疗后患者更为显著。新肉无滋生之源,故疮面淡白,或暗红无华,甚则紫暗,新肉不生。气血不足则神疲懒言,体弱消瘦,面色晄白,舌淡少苔,脉沉细弱等。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早期可看到丘疹样、疣状或小溃疡等改变。临床上仅感包皮内刺痒、热灼或疼痛感,当包皮内阴茎头发炎明显时,可见包皮红肿,分泌物恶臭,疼痛较剧,晚期病例肿瘤呈菜花样,触之易出血。
发病 阴茎癌患者有包茎和包皮过长史者为90%—95%,其至达到98%。由于包茎和包皮过长,可引起排尿不畅,经常有尿液存留于包皮囊内。又由于包皮囊内积储包皮垢,包皮不能向上翻转,无法清洗阴茎头部,对局部长期慢性刺激从而导致癌肿的发生。实验研究亦证明包皮垢有致癌作用。因此儿童期作包皮环切木,可以减低但不能完全预防阴茎癌的发生。有人认为性病(如梅毒)对阴茎癌的发生也很重要,但缺乏统计学资料。
病史
症状
体征 (1)阴茎头、包皮内板、系带及冠状沟附近为好发部位。
(2)包皮能翻转者,见有丘疹、疣、溃疡等病变,抗炎治疗无效,日趋增大恶化;包皮不能翻转者,包皮作痒,或有刺痛,抚之有硬韧肿块,感染,流臭脓或血液,包皮红肿,阴茎头肿大,包皮破溃,露出乳头状瘤,很快呈菜花状。
(3)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质较软,晚期淋巴结固定,有感染时重者穿破皮肤。
(4)乳头状癌开始为丘疹或疣状,晚期呈菜花样,包皮可穿破,常有继发感染。浸润型癌开始色红、坚硬,轻度隆起,向内生长,边缘卷起。
阴茎癌的临床分期如下:
ⅰ期:肿瘤局限于阴茎头或包皮。
ⅱ期:肿瘤浸润阴茎干或海绵体,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ⅲ期:肿瘤局限于阴茎干,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ⅳ期:肿瘤自阴茎干向周围浸润,不能切除转移的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根据活体组织学检查,可明确癌肿的组织学类型。
西医鉴别诊断 1.软下疳:有不洁性交史和极短的潜伏期,阴茎头、会阴部溃疡,疮面覆有脓液,边缘柔软,有轻度疼痛和触疼。腹股沟淋巴结可肿大疼痛、化脓、溃破。取脓液涂片检查约50%有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成对或链状排列,无鞭毛或芽胞。
2.阴茎乳头状瘤:可发生于包皮、阴茎头及冠状沟等处。初发为一小的局部隆起,渐增大呈乳头状,有蒂或无蒂,呈红色或淡红色,质地较软、生长缓慢。继发感染者,可有恶臭样分泌物。临床易误诊为阴茎癌。可由活体组织检查确诊。
3.阴茎结核:有泌尿生殖系结核病史,病变多在龟头,系带处。初期为红色疱疹,以后呈浅溃疡,而溃疡周围硬韧,基底部为肉芽组织,有时溃疡扩大或造成龟头坏死。鉴别要点,一靠病史,二作病理检查。
4.阴茎纤维硬结症:本症为慢性纤维组织增生,在阴茎海绵体也有形成肿块、阴茎弯曲等变化,易与阴茎肿瘤相混。二者应注意鉴别。纤维硬结症多发生于阴茎海绵体,以局部纤维结节为主。虽然肿块硬韧,境界也不清楚,但较癌肿肿块硬度差,增长也缓慢,而且表面尚光滑,有一定的活动性,一般很少形成溃疡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中医类证鉴别 1.阴茎痰核:在阴茎内可扪及单个或多个硬结,同房举而不坚且痛,终不溃破流滋,亦无异味。
2.外阴臊疣:有不洁性接触史,在冠状沟或包皮内板上初起为淡红色小丘疹,逐渐增大增多,外形呈乳头样或菜花状,易糜烂、渗液,有异臭,赖组织活检鉴别之。
3.阴茎乳头状瘤:多见于青壮年,初起为冠状沟处局部隆起。渐增大呈乳头状,有蒂或无蒂,色淡红,质软,生长缓慢,继而感染时有恶臭分泌物。组织活检可予鉴别。
4.阴茎角:是一种慢性增殖性疾病,在冠状沟处突起桔黄色粗糙的条状或柱状物,边缘清楚,硬似羊角,须赖组织切片鉴别之。
5.硬下疳:有不洁性接触史,为梅毒初期病变,初起于龟头起粟粒大丘疹或硬结,渐色紫腐烂,中间如臼,四周坚硬凸起,形如缸口,不甚疼痛,不易出血。约一个月可自愈。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一)手术治疗
包皮上小于2cm的肿块,可作包皮环切术,但术后有复发可能,应严密随访。阴茎部分切除,于肿瘤2cm以上切断阴茎,适用于Ⅰ期或Ⅱ期阴茎癌。怀疑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作活体组织检查阳性的,于原发癌伤口愈合3周后,作淋巴结清除术。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淋巴结无转移癌者,手术治愈率达95%。
(二)放射治疗
对年轻患者放射治疗可保阴茎完整。一般多采用体外放疗。如正常电压、低电压、高电压X线,直线加速器及旋转加速器等超高电压调线等,60Co、铱膜、镭膜等,但效果不如手术切除,而且较大的肿瘤仍需要手术切除。
(三)化学治疗
1973年Blum等首先应用博莱霉素治疗阴茎癌取得较好效果,单独应用有效率为71.7%,治愈率为17.4%。若手术,放疗联合应用效果更好。博莱霉素的使用方法为30mg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每周2次;15mg~30mg局部注射,每周1次,每疗程总剂量为300mg~450rng。用药期间需注意毒性反应。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一)肝郁痰凝证
治法清肝解郁,软坚化痰。方药散肿溃坚汤加减。柴胡白芍疏肝;法夏陈皮瓜蒌根化痰;昆布海藻归尾三棱软坚散结;龙胆草,黄芩清泄肝热。可酌情加牡蛎、公英、半枝莲等。
(二)肝经湿热证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消肿。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土茯苓。方中胆草山栀、黄芩清泄肝火、柴胡疏肝泄热;木通泽泻车前子利尿泄湿,当归生地养血柔肝,甘草调和诸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土茯苓既利湿解毒、又消肿散结。
(三)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软坚解毒。方药大补阴丸加味,方中生地、玄参女贞子旱莲草等,滋水涵木;知母黄柏泻火;白芍柔肝;丹参活血;龙葵,白花蛇舌草解毒攻坚,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肝肾,软坚散结泻火解毒之功。
(四)气血双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解毒软坚。方药入参养荣汤加减。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陈皮、大枣补脾益气;当归、熟地、白芍、肉桂等养阴和营;五味子远志养肺阴而宁心神。全方共奏益气生血之功,可加半枝莲、土茯苓、夏枯草抑其癌毒扩散。
二、外治法
1.初、中期先以大豆甘草汤洗涤患处,用鸭蛋清调风衣散,敷患处,日1~2次。
2,后期用鲜山慈菇捣烂外敷;溃烂、出血者掺海浮散,盖贴生肌玉红膏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1.包茎或包皮过长者应做包皮环切术;未做包皮环切术者,应经常将包皮上翻清洗,以防积垢,
2.开展卫生宣传积极治疗慢性阴茎头包皮炎。
3.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时间。
4.保持心情舒畅,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
5.加强营养,多食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历史考证 本病始见于《疡科心得集·辨肾岩翻花绝证治》所载:“夫肾岩翻花者,俗名翻花下疳,此非由交合不洁,触染yin秽而生,由其人肝肾素亏,或又郁虑忧思……初起马口之内,生肉一粒,如竖肉之状,坚硬而痒,即有脂水。延至一二年或五六载,明觉疼痛应心,玉茎渐渐肿胀,其马口之竖肉处,翻花若榴子样,此肾岩已成也。渐至龟头破烂,凸出凹进,痛楚难胜,甚或鲜血流注。斯时必脾胃衰弱,不欲饮食,即食亦无味,形神困惫;或血流至两三次,则玉茎尽为烂去,如精液不能灌输,即溘然而毙矣。”阐明本病的发生由肝肾素亏及情志内伤引起,并对其症状及转归作了形象的描述。当时已认识到此病的危险,不及时治疗,百无一生。清·《外科真诠·肾岩翻花》条说:“肾岩翻花,玉茎崩溃,巉岩不堪,脓血淋漓,形如翻花……年少气盛者,可保全生;若年迈气衰之人,得此不治。”指出了本病的特征和预后。《马培之医案》则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肾脏阴虚,火郁心肝,二脏之火,复会于此”而成。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与包皮过长和包茎关系最为密切。
相关文章
 中华传统武医951研究院2010年师资班学员照
 神效散(《慈幼新书》卷十一。)
 为什么感冒后,两只鼻孔轮流透气?
 经方治疗股癣一例(薏苡附子败酱散)
 请问吃西药同时可以吃中药么?
 仲景论胸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