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大肠杆菌肠炎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coli-enteritis
拚音 DACHANGGANJUNCHANGYAN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大肠杆菌肠炎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大肠杆菌为人类与动物肠道的正常菌丛,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疾病,目前已知能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大肠杆菌有五类,即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粘附性大肠杆菌(EAEC)。大肠杆菌为革兰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有三种抗原,即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表面抗原K。根据O抗原分血清群,以H、K(或L)抗原分血清型和亚型。EPEC引起肠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ETEC可产生两种肠毒素,即不耐热毒素(LT)和耐热毒素(ST),LT能同小肠粘膜细胞的神经节苷脂结合,通过激活腺苷环化酶,使环磷酸腺苷(cAMP)增多,从而引起小肠分泌性腹泻。ST则通过激活肠粘膜细胞上的鸟苷环化酶,提高肠道环磷酸鸟苷水平,改变回、空肠部位肠液和电解质传递、转运而引起分泌亢进。EIEC不产生肠毒素,但有致病物质——菌毛,可侵入结肠上皮细胞繁殖,在内毒素作用下,破坏细胞,引起炎症和溃疡。EHEC能产生细胞毒素,在肠道内能使肠粘膜细胞坏死和局部破坏性病变。EAEC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中医病因
季节 全年皆可发生,中国多发生于夏、秋季。
地区
人群 可散发或流行,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国外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多,中国报道2岁以下儿童占半数,且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趋势。成人多为散发,集体发生常见于驻军士兵或旅游者。
强度与传播 一般通过接触经口传入。
发病率 发病率无性别差异。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诊断时应首先排除引起腹泻和呕吐的其他疾患,确诊应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同时作血清学分型。因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和是否产生肠毒素之间不尽一致,故血清分型对个别病例诊断仅作参考,但对集体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时有意义。病后抗体呈4倍以上增高,可作辅助诊断。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临床常见胃肠炎型,且多见于婴幼儿。潜伏期由数小时至10余日,视摄入菌量和机体防御状况而异。起病急,以腹泻、呕吐和发热等症状为主,腹泻程度轻重不一,初呈黄色或绿色稀便,继续恶化时排水样便,但无脓血,镜检不见白细胞,体温多在38一39℃,部分病例高达40℃以上。腹部无明显体征,但腹泻严重者常有失水与代谢性酸中毒,甚至发生电解质平衡失调和循环衰竭。成人患者症状较轻,多数仅有腹泻,数日可愈。因侵袭性大肠杆菌而致病的患者有腹泻和里急后重等类似急性菌痢症状,脓血便少见,粪便镜检白细胞增多。一般病程为1周。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多数病例病情较轻,早期控制饮食,减低肠道负荷,很快可以痊愈。婴幼儿多因腹泻而失水严重,应予水、电解质的补充和调节。近年来提倡口服补液法,成人先口服750一1000ml,以后根据病情调节服液量。对脱水严重已有循环衰竭者需静脉补液,病情好转再口服补液。一般不用抗生素,但对侵袭性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的急性菌痢型肠炎可选用易被肠粘膜吸收的药物,通常是磺胺与甲氧苄啶(TMP)合用,亦可选用吡哌酸诺氟沙星(氟哌酸)、庆大霉素等,培养阳性时应作抗生素敏感试验。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至今尚无预防药物或菌苗。预防重点应放在加强机体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和切断病从口入的各种传播途径。住院病人和集体发病的患者应隔离,对其所接触的物品和废弃物均应消毒处理。对医院和托儿机构人员以及孕妇和哺乳者,应加强个人卫生,以免感染在医院和婴幼儿中再传播。近年发现分泌型IgA 能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结合,使细菌不能贴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上,并证明在初乳和母乳中都含有大量分泌型IgA 抗体,少量初乳(0.06mI)或母乳(0.46ml)就能抑制肠毒素所致的小肠液体分泌,故应提倡母乳喂养以增强婴幼儿对本病的防御能力。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我和老公的拔罐经历
 第二十四节 遍身疼痛
 送一糖尿病偏方!拿出来好心疼哦[转载]
 溃疡丸(《新中医》1976;(2):28。)
 芎藭膏(《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老辈人传下的止血定痛良药:金刃独圣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