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白蛉热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phlebotomus fever
拚音 BAILINGRE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传染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白蛉热是由病毒引起、由白蛉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热、全身不适、剧烈头痛、眼眶痛和血白细胞减少为其临床特征。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夏秋季雨后多见。
地区 本病流行于东半球,中国国内呈地方性流行,多见于由天津至香港一线的海岸。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传染源为人和啮齿类,受感染白蛉叮咬人体后,本病病毒即注入皮肤,经血循散播至全身各组织器官,尤其是内脏、骨骼肌、关节,引起炎症,并刺激中性粒细胞的生成而老龄中性粒细胞则遭破坏,故细胞总数大致正常,但不成熟型则增多。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结合临床特征为诊断的主要依据。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伴不成熟型粒细胞增多为其血象特征。
发病
病史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2-6d。
症状
体征 病多急起,可有畏寒、体温迅速上升(38.8-40℃),一般持续2-4d(1-9 d)后逐渐下降,恢复正常后偶有第二次上升,似“鞍状热”。第一日脉博多增快,但其恢复较体温为早,出现相对缓脉。典型病人有剧烈的前额部头痛,眼球按压痛(或眼球活动时疼痛),眼眶后痛,眼部有烧灼感,结膜充血,畏光。患者觉颈项、背、骶骼部、关节和肢体疼痛与僵直感。常有纳减和恶心,甚者呕吐。无皮疹。往往有大汗。
热退后病人每感疲惫、软弱无力,血压可偏低伴相对缓脉,其时腹泻不少见。病后可有较持久的免疫力。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登革热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本病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预防的关键是清除居住环境内的杂草、碎石和有机物以制止白蛉的繁殖。室内外滞留喷洒杀虫剂有一定效果。使用细眼蚊帐和驱避剂有助于个人防护。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少精症
 代抵当丸(《医学心悟》卷三)
 对伤寒论第6条发挥
 紫极书院将于07年底,08年初投入运行。
 补肝柏子仁丸(《圣惠》卷三。)
 吹喉珠黄散(《喉科家训》卷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