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邪毒瘀滞肌肉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evil accumulation at skin and muscle
拚音 XIEDUYUZHIJIROU
别名 西医:肌肉深部脓肿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因疔等引起的余毒流注,起病暴急;因产后瘀露停滞、跌打损伤破损肌肉所致的瘀血流注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发于夏秋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初起四肢或躯干一处或多处肌肉疼痛、漫肿微热而皮色不变。约2~3天后肿胀焮热疼痛日趋明显,并可触及包块,往往此处未愈他处又起,伴寒战、高热、呈间歇性发作,头痛头胀,周身关节疼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发于夏秋感受暑湿所致的暑湿流注,可伴有胸闷、渴不多饮,苔白腻,脉滑数等湿重于热的见证;因疔疖等引起的余毒流注,起病暴急;因产后瘀露停滞、跌打损伤破损肌肉所致的瘀血流注,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或仅有轻度发热,舌见瘀点瘀斑,苔薄腻,脉濡涩等瘀热见证。经治疗后,寒热渐退,肿痛渐轻而愈,如寒热不退,肿痛增剧,约2周左右,肿块中央微红而软,按之应指则脓成。溃后流出黄稠或白粘脓水;因跌打损伤而致者,脓中常挟有瘀血块。脓泄肿硬疼痛渐消,全身症状亦随之减轻乃至消失。约再经2周左右,脓尽而愈。本证发于深部肌肉,无固定位置,随处可生、为多发性,常发于血流缓慢的人体低位部位,如腰部,大腿后部,髂窝部,臀部等处。初起发病急骤、溃后易敛,具有外科阳证的基本特征。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清热解毒、和营通络。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加减:黄连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炒栀子10克,茯苓12克、银花20克、牛膝10克、车前子l0克、紫花地丁15克、甘草10克。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取汁200毫升,微温分2次服。
2.加减变化:有表证者,加荆芥6克、防风6克、牛蒡子10克;有肿块者,加当归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红藤12克。暑湿流注加清暑化湿之品,如鲜藿香10克、鲜佩兰10克、六一散(鲜荷叶包)10克、大豆卷12克及醒消丸3克,1日2次,或新消片5片,1日2次;余毒流注宜加凉血清热之品,如生地15克、丹皮10克;瘀血流注宜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仁10克、红花6克、丹参10克、益母草10克,适当减少清热解毒药。成脓期,上方加透托之品,如当归尾12克、皂角刺l0克、炙山甲10克。
(二)外敷药物:本证具有外科阳证的基本特征,外敷药物治疗参照“邪热瘀结肌肤证治”分期论治。
(三)手术切排:脓成后宜切开引流。
施治要点:
(一)本证因邪气壅滞而随注随生,发生于深部肌肉,结肿酿脓,乃至腐溃。治疗上以逐泄病邪使邢去正复,达到气机流畅为总的治疗原则。必须谨守病机,审因论治。暑湿内蕴的,清暑化湿;余毒流阻者,清热解毒;瘀血停滞的,活血化瘀。配合和营通络,以宣导络脉,如兼有它症,当随症加减,可望早期内消,即使不消,也可获以大化小之效,不致肿势扩散。
(二)中期毒聚而不能及时成脓者,应托毒透脓,辅以祛邪为法。此时以透脓散合以前方,使脓成而移深出浅,亦有部分病例可望托而消之。
(三)溃后排脓去腐,宜清热透托,以泄余毒,使邪去而正安。但不可过用寒凉以败其脾胃,或使邪郁而致日后复发。
(四)本证属阳证范畴,虽溃而无大虚,不可遽用峻补,以免留邪致变。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求子之道(印光大师)
 用75%医用酒精擦针灸针,消毒安全吗?
 山柰酚
 体检了 肾功 肌酐 112 尿素氨 4.0 尿酸 55
 紫金散(《普济方》卷二七五。)
 寡欲说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