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本事》卷四。
|
药物组成 | 泽泻、白术、茯苓(去皮)各等分。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脾气不足,水湿内停,食后多吐;或痘如水泡,痘家作泻,则液内竭而色干;疮湿则液外走而便结,如泄泻疮湿并见者,此脾胃多湿而不健运也。
|
制备方法 | 上为细末。
|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汤调温下。
|
用药禁忌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各家论述 | 1.《医方考》:痘疹中有实热,膈有停水、湿热外行,初则痘色晶亮,顷则痘皆水泡矣。此乃水不能润下,灶底燃薪,釜中发泡之义。是方也,白术甘而燥,能益土以防水;茯苓甘而淡,能益土以决防;泽泻咸而润,能润下而利水。水利湿消,泡自愈矣。 2.《本事方释义》:泽泻气味咸微寒,入足太阳;白术气味甘温,入足太阴;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能引诸药达于至阴之处。此治食后多吐,将成反胃之疯,其人必是酒客,中宫气馁,饮浊上干,三味最能达阴泄浊,又能和中养正,所以确中病情也。 |
备注 | 白术茯苓泽泻汤(《医方考》卷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