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
血管运动失调性晕厥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般描述:  
血厥指因情绪紧张、恐惧,或因创伤剧痛,或为年老体弱,或在突然改变体位等情况下,导
致一时气机紊乱,脉络弛缓,清阳不升,脑失血养。以突然昏倒,面白肢厥,神识不清为主
要表现的厥、脱类疾病。
发病原因:  
平人突受惊恐,情绪紧张,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或卒然大怒,怒则伤肝,肝失条达,气机
逆乱;或因创伤,气血受损,剧痛难忍;或突然改变体位,气血升降失常,皆使气机一时紊
乱,脉络弛缓,清阳不升,脑失血养,神明失用而发晕厥
本病预后良好。
诊断要点:  
多见于青少年女性,或年老体弱者,或对颈部压迫有特殊敏感的男性。少数患者有家族史。
具有恐惧紧张等精神刺激因素,如突见出血、伤残、手术,或晕针,或为剧烈疼痛,或处闷
热、通气不良环境,或因突然改变体位,或为突然转头或衣领过紧、颈部受压等情况下突然
发生。
晕厥多在站立时发生,往往先有乏力、眩晕、眼前发黑、胸闷、心悸耳鸣、摇晃、恶心等
前驱症状。发作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出冷汗,站立不稳甚至昏倒,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
丧失,历时约数分钟,无大便、小便失禁。
病人平卧后,症状可迅速好转。发作后仅感疲倦乏力,不留后遗症。
发作时血压可短暂不降(收缩压下降,舒张压正常或略低)。除体弱者可有低血压外,一般
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亦无特殊异常发现。
疾病辨析:  
气[郁]厥:其发病与精神因素关系更为密切,但与体位改变无关。检查见眼睑颤动、眼球
转动不定,昏厥时间较长。暗示疗法有效。
多寐:以白天发作、难以控制的入睡为主要表现,发作时属睡眠状态而非晕厥。
痫病:无明显诱因,仆倒后口吐白沫,或有抽搐,脑电图可见癫痫波型。
治疗方法:  
心阳气虚证
证候:素体较弱,因神情紧张而突然昏仆,状如死人,身不动摇,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
,移时方醒,面色苍白,舌淡,脉弱。
治法:温补心阳。
主方:保元汤
用法:
加减:汗出肢冷,加炮附子山茱萸五味子
血瘀气滞证
证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红,脉沉弦。
治法:化瘀疏肝。
主方:活血散瘀汤
用法:
加减:胸闷叹气,加柴胡郁金甘松;喉有痰声,加法夏白芥子、远志、石菖蒲
脾虚气陷证
证候:时有眩晕,气短乏力,食少神疲,因神情紧张而突然昏仆,气下坠感,面色淡白,舌
淡,脉弱。
治法:补气升提。
主方:补中益气汤
用法:
加减:常加黄精灵芝等。
肝郁气滞证
证候:胸闷胁胀,头晕心悸,喜叹息,因神情紧张而突然昏仆,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主方:柴胡疏肝散,或五磨饮子
用法:
加减:可加郁金、丹参等。
其他疗法:  
增强体质锻炼,避免精神紧张,避免体位的过快改变。
发作时立即给予平卧,并密切观察心率、脉搏、血压、神志等变化。
体针疗法:发作时可针刺人中、素髎、涌泉等穴。
单方验方:
逍遥丸10g,每日3次,口服。
★ 丹参10g,甘松6g,水煎服,每日1剂。
西药西医:可试服消炎痛、麻黄素等预防晕厥发作。
评   介: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血压等恢复正常。
好转:症状、体征好转。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相关文章
 独活散(《圣惠》卷四十四。)
 求助(口内溃疡)
 清阳由下腹由左前边旋后而上至头背,浊阴由
 厚朴丸(《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煨姜丸(《御药院方》卷四。)
 羚羊补肝散(《张氏医通》卷十五。)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