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
胆道蛔虫病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般描述:  
胆道蛔虫病是指蛔虫经十二指肠乳头钻入胆道,引起胆道阻塞、感染的疾病。见于农村,儿
童和青少年,女性略多于男性。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间歇期。
中医称此病为蛔厥,是因肠寒胃热,或肝胆气机紊乱,或因驱蛔不当,以致蛔虫窜入胆道而
成。以突发上腹钻顶样绞痛,或伴呕蛔等为主要表现的痛病类疾病。
症状描述:  
腹痛:呈阵发性绞痛,部位多在剑突下方略偏右侧,可向右肩背放射。
恶心呕吐:患者可吐出蛔虫。
黄疸:后期蛔虫死亡,持续阻塞胆道,则黄疸较深。
寒战发热:当有继发感染时,可见寒战发热,汗出等。
体症描述:  
腹壁平坦柔软,腹肌多不紧张。
胆囊区可有压痛和轻度反跳痛,长时间持续重压时,反觉疼痛减轻。
合并胆道梗阻及感染时,可有黄疸。胆囊及肝脏肿大并具有压痛。
发病原因:  
病原为寄生在肠道内的蛔虫。中医认为此病多因寒邪犯胃、肠道热蕴、驱虫不当、消化不良
等原因,使肠胃功能失调,蛔虫妄动不安,窜入胆道,以致肝气闭郁,胆气不行,虫体扰动
,气机逆乱,不通则痛,故卒然上腹绞痛。
一般经过治疗可缓解,亦可自行痛止,但可复作。若治疗不彻底,有可能并发胆瘅、胆石等
病。
诊断要点:  
临床诊断依据:★ 主要指标:★ ★ 剑突下方略偏右处突然发生剧烈钻顶样疼痛,忽起
忽止,止时平息如常;★ ★ 吐出蛔虫;★ ★ 十二指肠引流液找到蛔虫卵;★ ★
B超、CT或MRI检查提示胆道蛔虫存在。★ 次要指标:★ ★ 恶心呕吐、黄疸或寒
战发热;★ ★ 腹部体征相对轻微;★ ★ 大便常规检出蛔虫卵。
病原学诊断依据:★ 十二指肠引流液找到蛔虫卵;★ 大便常规检出蛔虫卵;★ 血液常
规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嗜酸性白细胞增高。★ 大便常规多可找
到蛔虫卵。★ 十二指肠引流液,可找到蛔虫卵。
其它检查:★ 静脉胆道造影:可显示胆道内蛔虫条状影。★ B超检查:切面B超检查可
见胆总管内有虫影。
疾病辨析:  
西医与其它引起腹部剧痛的疾患相鉴别。
胆石症
急性胰腺炎
急性肠梗阻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
中医鉴别:胆石、胆瘅(急性胆囊炎)、胆胀(慢性胆囊炎):以中年女性为多见,病势略
缓,无钻顶感,胆囊区有明显触痛,B型超声波等检查可资鉴别。★ 胰瘅(急性胰腺炎)
:持续性痛而无间歇,发热及腹部体征明显,血、尿淀粉酶显著增高。★ 胃冲痛(胃穿孔
):多见于成年男性,多有胃疡等病史,常因暴食过多或食后用力而诱发,典型者有板状腹
,膈下有游离气体等。
治疗方法:  
虫扰胆膈证
证候:突发上腹钻顶样绞痛,缓解后为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吐出胆汁或蛔虫,发热,
黄疸,舌苔黄,脉弦数。
治法:安蛔定痛。
主方:胆道驱虫汤
用法:
加减:呕吐,加制半夏、生吴茱萸
中寒虫扰证
证候:腹痛时作,喜温喜按,或腹部可触及硬块,四肢逆冷,心烦喜呕,面色乍赤乍白,或
得食痛甚,舌苔白,脉弦。
治法:温脏安蛔。
主方:乌梅
用法:
加减:呕吐甚者,加陈皮法夏;腹痛甚者,加木香青皮;大便秘结,加大黄槟榔
肠热虫扰证
证候:隐痛时作,不欲饮食,食则吐蛔,身热,面赤心烦,口渴,便溏臭秽不爽,舌红,脉
弦数。
治法:清热安蛔。
主方:连梅安蛔汤
用法:
加减:一般可加大黄、蒲公英枳实等;苔腻、呕吐者,加法夏、茵陈生姜米醋
脾胃虚寒证
证候: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时有恶心,口吐清涎,或吐蛔、便蛔,手足不温,面色淡白,
溲清便溏,舌淡,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温中安蛔。
主方:黄芪建中汤合理中丸
用法:
加减:一般可加川椒、乌梅等;恶心呕吐,加灶心土、山药竹茹;痛甚,加木香;面白、
肢厥,加炮附子细辛
其他疗法:  
针炙疗法:
★ 体针疗法:主穴至阳,配穴阳陵泉、胆囊穴、足三里,用泻法。
★ 耳针疗法:取穴胆囊、神门、交感,留针半小时。
★ 穴位注射疗法:取双侧胆囊穴,用50%玄明注射液或复方氯丙嗪,每穴0.5mL。
★ 指压止痛:让患者俯卧,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灵台、至阳两穴,由轻至重,直至疼痛缓
解为止。
★ 拔罐疗法:在背部对应腹部疼痛部位拔罐,或腹痛局部拔罐。
单方验方:
★ 米醋60mL,川椒少话,加温去渣,1次内服,每日1-2次。
★ 乌梅30g,川椒9g,槟榔15g,水煎服,每日1-2剂。
★ 乌梅10枚,槟榔、使君子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天。
★ 蒲公英、茵陈各30g,大黄10g,煎水代茶饮,每日1剂。
★ 生南瓜子120g,米醋半杯,白糖120g,先服温热米醋半杯,再将南瓜子、白糖
共捣烂取汁,分2次服下。每日1剂,连服1-2天。
评   介:  
治愈:上腹痛等症状消失,B型超声波检查胆道内未见蛔虫阴影。
好转:上腹痛等症状减轻。
未愈:上腹痛等症状未见好转。
相关文章
 六经的秘密【三】
 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国应加快抢救名老中医
 我的自医经历(偏头痛 气短)
 被丢弃的“良药”瓜果皮
 镇惊散(《眼科锦囊》卷四。)
 中医望诊 - 甲诊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