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骨痹是因风寒湿邪久羁,或老年体衰,骨失充养,骨质脆弱所致。以肢体麻木无力,骨骼疼 |
痛,大关节僵硬变形,活动受限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 |
发病原因:
|
多因风寒湿邪久羁,侵入骨骼,气血运行不畅,骨失充养;或因骨质受损,负重太过,或老 |
年体衰,肝肾亏虚,精血不足,骨骼不充,以致骨质脆弱,出现骨骼疼痛、关节变形、活动 | |
受限,而成骨痹。 | |
诊断要点:
|
起病隐匿,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可有关节损伤史,或为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 |
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体位改变或起坐时疼痛 | |
明显,轻微活动后可缓解,气候变化则痛增,逐年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 |
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嚓声或摩擦声。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 |
畸形,活动受限,腰弯背驼。 | |
实验室检查:
|
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软化,以及边缘唇样 |
改变,骨赘形成,或关节周围骨肉囊状样改变。 | |
查血沉、抗“O”、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以与风湿痹、尪痹相鉴别。 | |
疾病辨析:
|
三痹:肢体大关节肿痛,抗“O”增高,血沉加快。 |
尪痹:小关节对称性多发性肿痛,多有晨僵,以关节痛为主,而骨痹以骨骼痛为主。 | |
治疗方法:
|
肾虚髓亏证 |
证候: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腰腿不利,俯仰转侧不灵活,伴有头晕、耳鸣、耳聋,目 | |
眩,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 |
治法:补肾益精。 | |
主方:大补元煎 | |
用法: | |
加减:可加肉苁蓉、仙灵脾、锁阳、巴戟天等。 | |
阳虚寒凝证 | |
证候:肢体关节疼痛、重著、屈伸不利,天气变化加重,昼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稍减, | |
舌淡,苔白,脉沉细缓。 | |
治法:温阳散寒。 | |
主方:阳和汤 | |
用法: | |
加减:可去麻黄,加细辛、巴戟天、骨碎补、鹿衔草等。 | |
瘀滞筋骨证 | |
证候: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关节畸形,活动不利,或腰弯背驼,面色晦暗,唇舌紫暗,脉 | |
沉细或细涩。 | |
治法:活血行滞。 | |
主方:身痛逐瘀汤 | |
用法: | |
加减:可加杜仲、鸡血藤;痛甚,加三七、延胡索。 | |
其他疗法:
|
进行气功等锻炼。减少关节负重或剧烈活动。 |
西药可用水杨酸钠合剂,肠溶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关节疼痛明显且有积液者,于 | |
关节腔内注射强的松龙25mg,但只能偶尔使用。 | |
理疗:如热疗、离子导入疗法。 | |
针炙疗法:上肢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取环跳、秩边、伏兔、阳陵泉、犊鼻,腰 | |
背部取脊穴、天宗、肾俞、委中。平补平泻法,加炙或拔火罐。 | |
手术治疗:必要时可作骨赘切除术、关节修整术、成形术等。 | |
评 介:
|
治愈:骨节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X线检查示骨质改变恢复。 |
好转:骨节疼痛减轻,活动功能好转,X线检查示骨质改变有好转。 | |
未愈:骨节疼痛未减,X线检查示骨质改变无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