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国方剂数据库 > 正文
黄芩3两,芍药2两,甘草2两(炙),大枣12枚(擘),半夏半斤(洗),生姜1两半(一方3两,切)。
来源:《伤寒论》。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别名
黄芩半夏汤、黄芩半夏汤
处方来源
伤寒论》。
药物组成
黄芩3两,芍药2两,甘草2两(炙),大枣12枚(擘),半夏半斤(洗),生1两半(一方3两,切)。
加减
功效
主治
痢疾泄泻,身热不恶寒,腹痛口苦,干呕;胆咳,咳而呕苦水者。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上6味,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温服1升,每日2次,夜1次。
用药禁忌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各家论述
1.《内台方义》:黄芩汤中以黄芩为君,以解少阳之里热,苦以坚之也;芍药为臣,以解太阳之表热而行营气,酸以收之也;以甘草为佐,大枣为使,以辅肠胃之弱以缓中也;加半夏之辛以散逆气,加生姜之辛以和其中而止呕也。
2.《古方选注》:用甘草、大枣和太阴之阳;黄芩、芍药安太阴之阴;复以半夏、生姜宣阳明之阖,助太阳之开。上施破纵之法,则邪无客着,呕止利安。
3.《金鉴》:用半夏、生姜入上焦而止呕;甘草、大枣入中焦而和脾;黄芩、芍药入下焦而止利,如是则正气安而邪气去,三焦和而呕利止矣。
备注
黄芩加半夏汤(《准绳·幼科》卷五)、黄芩半夏汤(《杏苑》卷四)。
相关文章
 元真脱泄
 清气饮(《辨疫琐言》。)
 生甘草与炙甘草
 有关黑附子与白附子的区别问题
 腰痛方六首
 梦遗门(七则)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