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国方剂数据库 > 正文
麻黄根1两半,升麻1两半,羌活1两,桦皮1两,茜草根1两,栝楼根1两,鼠粘子(炒)1两,天麻1两,连翘1两,当归7钱,芍药7钱,川芎7钱(上锉作片,用水5升,煎至半升,去渣,入银器内,以汤顿成膏,入炼蜜少许,调匀,入后药),朱砂5钱,冰片5分,雄黄5分,蛤蟆灰1钱半,麝香7分,全蝎14个(炙)。
来源:《回春》卷七。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别名
稀痘丹
处方来源
《回春》卷七。
药物组成
黄根1两半,升麻1两半,羌活1两,桦皮1两,茜草根1两,栝楼根1两,鼠粘子(炒)1两,天麻1两,连翘1两,当归7钱,芍药7钱,川芎7钱(上锉作片,用水5升,煎至半升,去渣,入银器内,以汤顿成膏,入炼蜜少许,调匀,入后药),朱砂5钱,冰片5分,雄黄5分,蛤蟆灰1钱半,麝香7分,全蝎14个(炙)。
加减
功效
主治
婴儿未出痘时,胎毒在脏腑,因时气而发,或黑陷倒靥。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前药和匀,分作10丸,以蜡封之,如弹子大。
用法用量
临时用猪心血或血调匀,热酒调下,温服。如在春、秋2分,每服1丸,使痘毒渐消,出时稀少;如遇出痘时气,身一发热,即磨服1丸,毒从大便而出;若有黑陷倒靥,化下1丸,即起死回生。
用药禁忌
如痘出至7日,若服恐泄元气。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各家论述
备注
稀痘丹(《仙拈集》卷三)。
相关文章
 自制止泻米糊治疗小儿腹泻
 托里散(《万氏家抄方》卷六)
 琥珀散(《圣惠》卷七十九。)
 小麦汤(《医学入门》卷六)
 长沙黄济序
 愈风丸(《杨氏家藏方》卷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